“法盲”校长的不归路 ——安乡县职业中专校长罗先华违纪案剖析
顶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私设小金库,满足一己私欲,反而叫嚣:“还不是为了把单位搞好嘛!”
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公然妄加评论:“这不是以形式主义反对形式主义嘛!”
……
谁能想象,这些话竟然出自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之口?
安乡县职业中专原党支部副书记、校长罗先华理想信念丧失,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廉洁纪律、生活纪律、群众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种种行为令人触目惊心。
“他认为收钱收礼是人之常情,收受他人财物100万以下不会触犯法律,觉得拿点回扣算不上受贿犯罪,只要不主动索要顶多算是违纪。”办案人员说,罗先华是政治上不折不扣的“法盲校长”。
2016年8月25日,安乡县纪委对外发布消息,罗先华因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其涉嫌违法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处理。次日,罗先华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目前该案仍在办理之中。
仕途突飞猛进,权力欲望膨胀
通过翻阅罗先华的简历不难看出,在2007年时,他还只是安乡职业中专一名普通教师;到2012年,短短5年时间内,就从一名普通体育教师一跃成为学校校 长。正是由于仕途上的“突飞猛进”,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罗先华对权力的欲望更加强烈。于是,在管理学校的过程中大搞“一言堂”,“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将不遵循其“旨意”的班子成员晾在一边,将“听话”的二层骨干当班子成员用,完全把组织纪律抛在脑后,导致学校政治风气极不正常。
近年,组织部门在对该校班子成员进行民主测评时,罗先华的得分情况持续下降,甚至位列倒数第一。他不但不自我反省,反而将满腔怒火洒向班子成员,认为是他人故意使坏。
罗先华在忏悔书中写道:“在担任校长的四年中,没有信任其他任何人,在工作中以自我为中心,时刻提防着其他人对自己的阻碍和侵犯,逐渐把权力扩得越来越大,‘一言堂’、‘说一不二’、‘不允许有杂音’、‘一切以我说的为准’等话语成我的口头禅,别人有建议不敢说,说了我也不听。久而久之,我就是权力的象征,没有任何人的制约,学校俨然成为一个我的王国。”正是由于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独断专行的行为方式,使他一步步陷入了违纪违法的深渊。
缺乏政治学习,法纪意识淡薄
“三年多来,自己总是以工作忙为借口,很少参加政治学习,县里的会议总是派人去参加,即使县里提出了批评也没有去改正,致使很多政策上的事情自己不清楚,对各项学习任务也是转交给下面的同志代替完成,只有检查来了才临时抱佛脚去看去听,没有真正去体会学习的意义、目的及作用,丧失了一次次纠正改正错误的机会。”罗先华在忏悔书中如是写道。“我记得领导跟我说过一句话‘埋头拉车不如抬头看路’,其实这句话我也认真思考过,当时认为自己就一个校长,只要埋头拉车,能把这个车拉好就不错了,没有能力去探路、看路、铺路,现在想起这句话的时候真是悔之晚矣。”
罗先华在“党的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 教育实践活动期间,既不积极学习思考,自我反思,自我对照,在单位也不亲自上党课,而是安排下属敷衍了事,淡化学校各方面的学习,造成了单位政治风气不浓、个人主义盛行的局面。罗先华不仅个人缺乏对法纪条规的学习,就连在出台学校相关管理规定时,都是凭着“感觉”或者听信教育系统所谓老资历的“土办法”,结果将整个学校带离了正常发展的轨道。
财务管理混乱,私设“小金库”
2014年上学期,罗先华在财务人员的建议下对学校经费管理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但由于缺乏基本财务知识加之对相关的党纪条规不了解,将学校电影费、门禁卡费、补课费、学籍管理费、团费等代收代付资金和食堂收入、顶岗实习收入纳入“小金库”,由单位出纳管理。这一“改革”虽然使学校资金量较以往略有增加,殊不知已违背了相关的党纪条规和财经纪律。
按照教育部门的要求,职业中专的学生需要外出进行顶岗实习,这一对职业中专的特殊教学要求为学校增加一项“秘密”的收入。职业中专学生因为具有一定专业素质、要求的薪酬低,用人单位又无需为其购买五险一金,职业中专的顶岗实习俨然成为了人力资源公司和用人单位面前的“香馍馍”,人力资源公司和用人单位为了争夺职业中专顶岗实习的生源,会在顶岗实习期间返给职业中专学校和带队实习老师一定的管理费。罗先华在面对该项收入时,并未将其纳入学校行政账,而是要求实习处主任到银行专门开设银行卡用于管理该笔资金,并要求将银行卡绑定自己的手机,虽然资金由实习处主任保管,但是实际是在罗先华的掌握之下,账上的资金便成为了供其个人掌握的“小金库”。
由于“小金库”资金使用情况不受监督,便于规避各项检查,罗先华直接从中提取资金用于处理“三节”和争资引项开支。三年间,安乡职业中专坐收坐支的“小金库”资金达300余万元。正是因为使用该笔资金大多数时候无人参与监管,所以罗先华开始公私不分,将其中部分用于个人消费。据罗先华交代,2014年以来,用于私车加油、购置高档衣物、公务包、私人接待等个人消费的资金就达20万元之多。
自恃劳苦功高,收受好处理所当然
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职业教育,上级拨付各项经费和扶持项目猛增,罗先华也借此东风在外大力争资引项,学校各类项目建设较以往有了大幅增多,学校面貌和办学条件也较以往有了大幅改善。罗先华面对成绩不能正确认识,开始骄傲自满,作风漂浮,在外一味地为自己歌功颂德,自认为得点名利也是理所当然。众多项目负责人也将罗先华视为“攻关”对象,采取各种手段明赠暗送。在金钱的诱惑下,罗先华逐渐迷失自我,从接受吃请到收受红包礼金,直至后期收取大额回扣,在贪腐之路上越陷越深。经查,罗先华担任校长以来,收受他人红包17万元。在学校物资采购、基建工程承包、工程资金拨付等方面“积极作为”,为他人提供便利,仅收受吴姓工程项目老板好处就达30万元,其中包括20万元现金,10万元家具电器。
【案件剖析】
教育作为国家改善民生的重要阵地,大至国家、社会,小到每家每户,对教育的重视都不言而喻。学校校长是教书育人的特殊岗位,社会期望值高,尽管级别不高,但在一地一县影响广泛。近年来,学校校长落马的新闻屡见报端,学校校长看似不起眼,却掌握着财务权、进人权、用人权、择校审批权、借读审批权等多重权力,导致校长权力膨胀,家长式作风严重。此外,学校学生基数大,向学生收取小额收费,对学校来说是一笔可观的收入,正是因为收费项目隐蔽,人均数额小,相关职能部门难以发现问题,因此多数学校乱收费的行为屡禁不绝,为腐败提供了便利条件。部分学校校长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搞好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就行,缺乏自身学习和对教师职工的党性教育和廉洁教育,党风廉政建设不到位,为腐败的发生提供了场所。(安乡县纪委 张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