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纪检人手记 >详细内容

纪检人手记

纪检人手记 | 小食堂见证大作风

来源:廉洁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23日 浏览次数: 字号:

近日我下乡去望城街道临安村办事。到了饭点,村里老王支书热情的留我吃午饭。我心想,难道是去餐馆吃饭?这可是违反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绝对不能去。我连连拒绝村支书。村支书看出了我的顾虑,笑着解释说:“我们村现在有小食堂啦!值班的干部轮流负责当大厨,菜也都是当天村干部从家里带过来的,现采现摘,绿色环保,都是农家菜,别的地方可吃不到。走,带你去参观一下。”

跟着村支书参观了临安村的小食堂,里面整洁干净,值班的村干部老江正在忙着做午饭,香味扑鼻而来。据村支书介绍,自去年来小食堂建成后,村里没有在外面吃过一次接待餐,现在村干部们都是在小食堂吃饭,上级来村里了也是在这吃工作餐,不搞烟酒招待。村干部和上级来客都得交伙食费。这样每顿饭成本就几十块钱,杜绝了用公款吃喝的问题,节约又健康。

原来的临安村是没有食堂的。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之前,我也经常下村,那时来客接待都是在外面餐馆就餐,每年村里接待都是很大一笔开支,是村里的一大负担。现在临安村村务公开栏“接待开支”一栏上清楚地标注支出为“零”,村里实现了“零接待”。吃完一顿香喷喷的可口饭菜,我交上了20元钱,感觉很安心。

很多地方的上级部门去村里检查、调研工作时,由于路程原因到村里就比较迟,若转一圈就走,深入工作就成了一句空话,若临近就餐时间再返回单位,可能就过了吃饭时间,于是就有了在村里吃饭的现象,虽然能理解,但这仍是一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四风”问题。而且有些地方更是借下村的机会吃吃喝喝,形成吃喝风,甚至相互攀比,村里不堪重负,耗掉的不光是公款,更是丢掉了民心。

村里的小食堂见证着基层干部作风的转变,避免了农村基层“微腐败”。有了小食堂,村干部的就餐问题解决了,有利于村干部集中精力干工作,提升村干部之间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小食堂也让村干部们“坐”的住了,既方便了群众办事,又能及时为村民排忧解难,化解矛盾,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小食堂见证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从源头上遏制了“舌尖上的浪费,嘴上的腐败”,这个小食堂办得好,为它点赞!(临澧县望城街道 杨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