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手记 | 一根垄的十年“结”
“廖书记,无论是从政策上讲,还是从纪律上讲,这样都行不通,老张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我们没有权力压着他的补助款。”近来,汉寿县毛家滩回维乡某村党总支廖书记一气之下停掉了村里老张的地力补贴款。乡纪委在查阅补助款发放记录时,发现了这一问题,对此,乡纪委书记黄娇及时进行制止。
廖书记为什么会一怒至此呢?原来,这老张,是村里远近闻名的老上访户。村里修路要上访,两委换届要上访,只要自己认为不合理的地方都要上访,家里的农活也没心思干,久而久之,日子一天不如一天,成了贫困户。
这几天,县里下来一笔补助款,老张觉得村里贪占了,便到县纪委上访,县里给了解释,公布了发放流程,老张还是不依不饶,又向市纪委信访。
廖书记很委屈,在与村主任和会计商量后,就有了开头的举动,想让老张消停一下,安静下来。
老张这么多年来为什么要固执的上访?为了搞清楚这一情况,我和黄书记深入村两委班子成员和老张的亲戚朋友访谈了解,并多次上门慰问帮扶老张,终于让其敞开了心扉,把藏在肚子里十几年的话,都倒了出来。
这要从村里第一轮土地承包期间说起。村里在划分土地的时候,给老张少分了一根垄,当时村里答应老张在荒地上开垦一块作为补偿。但后来国家加强了对林地草原的管理,老张的开荒地被依法退耕还林还草。加之村上班子换届,新上任的村两委认为老张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补偿,坚决不认老张的旧账。
于是,老张便开始了上访之路,表面上是反映村上可能存在的问题,实际上是表达对村上处理一根垄问题的不满。而老张更将自己家庭的破裂、经济上的贫困,全部归结到村上的“不公正”对待,最终陷入越访越穷、越穷越访的怪圈。
充分了解问题的症结后,黄书记组织乡纪委、村两委主要成员对老张上访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期间,一些村干部表示老张是专业上访户,就是靠上访生活,解决这个问题还会有那个问题,可以通过贫困户的政策把他约束起来,如果老张上访就把他的帮扶政策停掉。
黄书记态度严肃地纠正道:“总书记多次提出,脱贫攻坚的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老张是上访户也好,是缠访户也罢,他的身份是老百姓,这种把扶贫政策作为工具‘压制’老百姓的办法是绝对不允许的,不仅不符合中央的政策规定,而且是严重违反党和国家扶贫纪律的,乡纪委对这种事情坚决说不。”
黄书记耐心开导廖书记,老张问题不是一天产生的,说到底村干部也有责任。如果当时认真对待老百姓提出的问题,也许老张也不会如此。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一个村的领头雁,绝不能新官不理旧账。
为了保证村两委班子能够从内心接受老张,黄书记坚持一家一户地谈,一个一个地讲,最终达成了共同帮助老张脱贫并解决一根垄问题的意见。
看着停发的地力补贴款打到了自己卡内,在黄书记带着村干部们来走访时,老张放下了警惕。廖书记代表村委会表达了因工作失误造成多年来问题的歉意,并承诺通过聘任其保洁员的途径帮助老张解决生计及补偿问题。老张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脸,初步同意了村里的解决方案。
黄书记和村干部最终用真诚和实际行动感动了老张,他主动与乡里签订了息访协议,承诺不再上访。黄书记坚持每月主动上门一次与老张谈心谈话,了解其生产生活困难,帮助解决难题。现如今,老张已经在保洁员岗位上工作了1年多,拿到了一份生活保障和补偿。老张不仅告别了上访户的身份,也将与其他贫困户一道共同走向富裕。
一次深入细致的信访办理,不仅了结了一次信访,更化解了一个信访隐患,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纪检干部不仅要讲纪律有态度,更要有温度。践行“脱贫攻坚一个也不能掉队”,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汉寿县毛家滩回维乡纪检专干 李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