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故事 | 一次被催讨的提醒谈话
6月13日起,市县两级纪委派驻纪律检查组陆续更名为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代表了派驻监督全覆盖深入推进。派驻监督越深入,越是考验派驻干部的政治素质、政策水平和履职能力。即日起,廉洁常德开始推出纪检监察组履职故事系列报道,见证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
“你们纪检组什么时候找我谈话?”星期一上午一上班,被信访举报对象Y某就来到纪检组办公室问道。
“你莫急,我们很快就安排时间找你谈话,安排好后就会通知你的。”纪检组的同志回答道。
像这样主动催讨谈话的我们还是第一次遇到。
事情回到十天前,纪检组收到了反映Y同志问题的匿名举报信。按照有关规定,我们及时向市纪委进行了汇报,并迅速启动了信访调查程序。
通过调查核实,我们发现举报信中的部分问题属实。
原来,早在上世纪90年代,Y同志与妻子通过做服装生意积累了一些资金,之后,将通过拍卖取得的企业改制处置资产进行出租出让,又取得了一些收益。随着收入的增加,日子一天天好起来,Y同志的业余生活也有所改变,开始打高尔夫球,但都是用自己的钱进行消费,打球也是利用周末、节假日和公休假进行,并且渐渐地形成了一种习惯。作为一种业余爱好和体育健身项目,家里人对此也支持。
在向Y同志了解这些情况时,他起初比较反感,认为花自己的钱搞健身活动没有问题。针对Y同志的这一认识,我们和他一起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党内法规,还引用了中央纪委副书记张军同志在中纪委网站访谈中曾说过的一段话:“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下,靠诚实劳动先富裕起来的党员、干部,生活过得好一点,群众完全能理解,但是过分奢靡,群众中、社会上是有评价标准的,会认为他们已不像一名共产党员。”
慢慢地,Y同志明白了,用自己的钱进行高标准或者挥霍性的消费,也是一种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行为,这与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国家公务员、一名财政干部的身份要求不相符。
考虑到Y同志已经深刻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并主动退出了打高尔夫球活动,我们建议对其采取警示提醒谈话方式,对该信访件予以了结。于是便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我们党一贯秉持的基本方针,也是我们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重要遵循。一次被催讨的提醒谈话表明我们已经达到了教育干部、挽救干部的目的。(驻市财政局纪检监察组 吴月娥 黄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