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手记 | 信访工作要“学、心、理”
“小聂啊,你上次接待的案件,已经移交给相关室受理了……”2018年4月23日,我根据组织安排到市纪委信访室跟班学习。来的第一天,市纪委信访室主任就教我要念好 “学、心、 理”三字决,把好监督执纪的第一关。
把“学”入实践。进来后的每一天,通过前辈们的“传、帮、带”以及“现场教学”的方式,让我既学习了纪检监察信访接待的知识与技巧,明白面对群众应该用什么语言、什么方式、什么态度,让自己更加的接“地气”,同时赢得群众的信任;也学习了纪检监察的政策和理论知识,让自己进一步掌握甄别业务内、外的能力,更好的保证纪检监察聚焦主责主业。
把“心”摆进去。在我来市纪委跟班学习的第15天,接待了两位六七十岁的老人,他们一进门就怒气冲冲地说“一群贪污犯,官官相护、相互包庇”等一些过激言语,我立即迎上去:“老人家别激动,来,喝杯水坐下来慢慢说,身体要紧,请问你们今天来是反映什么问题?”听我这么一说,他们稍微平静下来了,我耐心的倾听他们的控告,对他们反映的问题进行详细登记、了解,对他们有误解的地方积极解释说明,并向他们宣传了办理程序,劝导他们耐心等待,针对于实名举报,调查组会第一时间和举报人联系的。最后,两位老人笑嘻嘻的望着我,一边说着谢谢,一边满意地离开了信访接待室。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用心接待、把“心”摆进去的重要性,毕竟“只要感情不滑坡,理解总比误会多”嘛!
把“理”讲透彻。有一次,信访室同志接到群众举报,反映某名干部在处理邻里之间宅基地纠纷时不作为的问题。接访同志问他:“有没有他不作为的具体事实依据?”他说:“没有,但他没有给我处理好,就是包庇另一家,就是不作为”。听完后同事耐心解释说,邻里之间发生纠纷后总有中间人出来调和,劝东家、也劝西家,最后两家和好,想必您也做过这样的和事佬吧?都是家门亲邻,别因为一点小事闹得跟仇人似得,干部没协调好还举报人家不作为。他笑了笑说,我也不是真的举报他,只想市纪委监委给他点压力,上面重视了,协调的不就快点吗?接下来,上访人慢慢地化解了他的怨气,他表示回去后好好协商解决纠纷。
通过这一次的亲临接访现场,让我明白了接访也可以讲故事、唠家常、聊热点、讲笑话等方式进行,循序渐进讲政策,和风细雨摆事实,让信访人员在潜移默化中认同道理,在回味反思中点头认同,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和实践工作中的“多面手”。(武陵区南坪街道 聂本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