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手记 | 巡察感悟
今天是进驻被巡察单位开展集中巡察的最后一天,上午召开了小组会讨论巡察综合材料,下午我查阅完最后两叠文件,通知单位联络员和小组成员搞好资料和物品的清点移交,等所有的事情都忙得差不多,看了下时间,五点四十。夕阳笼罩下的绿树花坛显得别有一番韵味,今天集中巡察结束,我竟然对这里产生了一种淡淡的留恋之情,走在林荫路上,两个月来的点点滴滴浮现在眼前,感悟由此而生。
群众的声音很可能为我们打开思路
刚进驻时,面对堆积如山的资料,我感到一筹莫展,不知该从何下手。此时我正好接到了一位退休老同志的电话,他主动要求找我们谈,尽管手头还有其他工作,他也不是必谈人员,但直觉告诉我,这位老同志很可能会提供一些线索,于是我当即安排了谈话。果然,他向我们反映了单位在党的建设、党的领导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我从这些线索入手,很快找到了工作的突破口。通过查阅近三年的党委、行政会议记录、文件以及找有关人员个别谈话,核实了相关问题,同时又顺藤摸瓜发现了新的问题。这次经历让我感到,巡察工作也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比起我们大海捞针,群众的一句话就很可能为我们打开思路。
既要熟悉业务,又要“耳聪”“目明”
“单位在用人程序上没什么问题,都是采取的竞争上岗,就是竞聘的积极性不高……”
“从哪里看出积极性不高?”
“每个岗位报名的人都不多,听说还要给当事人做工作。”
“你们最近一次提拔中层干部是什么时候组织的考察?”
“是竞争上岗之前组织的考察,领导找每个报名参加竞聘的同志都谈话了的……”
在谈话了解被巡察单位干部选拔任用情况时,尽管不少人都反映是严格按程序进行的,没有不正之风,也提到了“竞争上岗”、“民主推荐”、“组织考察”,但只要细心一点,就会听出其中的问题端倪,中层干部参与竞岗的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岗位都只有1人报名,而竞争上岗实施方案里并没有对竞岗报名人数明确规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是1人报名1人竞岗,这显然不符合竞争上岗的相关规定。另外,谈话对象所说的“组织考察”,其实只是事前个别征求意见,并不是对推荐人选进行全方位的考察。接下来,我认真查看了前后两批干部竞争上岗的整套资料及党委会记录,证实了被巡察单位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存在的程序不到位、竞争上岗不符合规定等问题。
在查阅干部档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按市委组织部要求,每本应进行专项审核的档案里都放有一张审核专用的表格,表上也都签有初审人、复审人名字,按理说应该对每本档案都进行了专项审核,但在我们抽查的几本档案中,有的主要材料缺失、日期字迹涂改,有的档案资料显示出生日期前后不一致,而所谓的“专项审核”并没有对此进行认定或作出说明,由此可见,被巡察单位这项工作根本就没有落实。我想如果我们不进行深入细致地查看,仅以表面看到的审核表以及上面的签字就认可了档案专项审核,又或者对专项审核的标准、规定、程序不甚清楚,那么就不可能发现这些问题。
经历这两件事让我明白,在巡察工作中除了要熟悉业务,更要多思考,做到既要“耳聪”又要“目明”。
不能放过“小疑惑”
九月份的某一天,按照计划,当天找部分一线的同志谈话。我一边查看各支部“三会一课”记录本,一边询问谈话对象所在支部活动开展情况。
此时,正在谈话的同志接了一个电话,“本学期的重点复习题目我还没来得及整理啊,怎么,需要油印吗?……”这位同志接听电话时不经意的话语给我留下了疑惑,油印复习资料?我暗自思忖着,立即变换了谈话内容,“你们毕业班经常需要油印复习资料吗?”“是的,一个学期都好几次呢,不止毕业班,其他班也是,这不,班主任又在找科任老师报计划了。”“看来你们油印量挺大的,单位有专项经费来源吗?”“应该没有,我们每次都是由各班班主任统一向学生收取,再由班主任交年级组长……”谈话间,我总感觉这里面可能有问题,但一时又想不出症结在哪里,因为我当时并不了解油印复习资料的具体政策规定。于是我把有关的谈话内容详细记录下来,在第二天的小组碰头会上提了出来……在组长的具体安排下,到市财政局、市教育局等相关部门了解情况,询问毕业班班主任、年级组长、学生,很快,乱收取学生油印费用于发教师加班补贴的问题浮出水面了,经查实,新进高三年级组仅一个月就违规收取油印费多达10多万元。看来巡察工作不能放过“小疑惑”,通过查清“小疑惑”,就有可能发现“大问题”。
……
近两个月忙碌的集中巡察暂时画上了句号,但本轮巡察尚未结束,全组成员正紧锣密鼓地总结巡察成果和巡察报告,下步还要反馈、整改、督办,我卯足精神充好电,迎接新一天的到来。
市委巡察办 雷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