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手记 | 深山里的谌支书
在风景秀丽的桃源县西南部山区,有一个名叫杨溪桥的乡镇,319国道穿镇而过。顺着国道旁一条分岔路向东,是一条蜿蜒曲折的通村公路,公路的一旁是大山,山上种满了水杉和竹子,另一旁则是一条地势稍低的河流,河水清澈见底。沿着通村公路和河流上游行驶大约十几公里,就来到了蔡家塘村——一个深山里的贫困村。作为一名纪检“新兵”,我此次前来的目的,就是与电视台的记者一同探访蔡家塘村里的“谌支书”,他是不久前刚被评上的基层廉洁模范代表。
合乡并村以前,蔡家塘村隶属于牯牛山乡。2016年,全市合乡并村工作推开后,杨溪桥乡与牯牛山乡合并为杨溪桥镇,蔡家塘村也就并到了杨溪桥镇。
位于洞庭湖畔以西的沅澧大地,小雪节气后就已经非常寒冷。12月7日早晨,我们一行四人从县城出发前往蔡家塘,车窗外寒风凛冽,吹得人瑟瑟发抖。四十分钟的车程后,我们到达了杨溪桥镇。在杨溪桥镇纪委姚书记的指引下,我们顺着时而弯曲的通村公路往来到了蔡家塘村村部,见到了故事的“主人公”谌支书。
来到蔡家塘之前,我在车上就已经听司机刘师傅说起了谌支书的故事:“像他这样把全村群众带上脱贫致富路,自己一家人却仍然住在破败的老房子的村支书,真的不多了……”刘师傅曾跟随县委组织部的同志一同来考察过,对谌支书的故事也早有耳闻。而我,则是带着对基层模范的敬仰之心第一次踏访这个村庄。
听说我们要来,谌支书隔老远就已经在新建的村部等着我们,刚一下车,他就热情地领着我们在新村部转悠,给我们介绍村里的脱贫规划。县电视台的两名工作人员担心拍摄时间不够,早早地架起了航拍设备,准备对这个即将脱贫的深山里的村庄新貌进行全方位拍摄。
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是村里群众对谌支书最满意的地方。站在村部向四周望去,对面就是一个成规模的茶叶生产加工厂,而村里的山上,也成片成片的种植着各种经济林木,有水杉,有竹子,还有成片的茶林。
“农村老百姓就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谌支书介绍说,蔡家塘村原来没通水泥路时,村里交通闭塞,于是他带领村里群众种竹子。“我没当村干部以前,家里还有几万元存款,当了村干部,我把钱都给贴进去了,现在还欠着帐!”回想起这些年的工作,谌支书有时也觉得有些委屈,妻子偶尔也不理解,还常常与他争吵。最近的两年,他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一方面自筹资金,为村里修通了一条主干道和两座水泥桥,自己的“腰包”变小了,蔡家塘的发展却变快了。
“2014年,村里竹子长势喜人,我带头成立了蔡家塘村竹木加工合作社。这是村里的第一个产业项目,大家纷纷加入合作社,出资金、出竹木原材料,我自己贷款,找扶贫后盾单位想办法,垫钱购设备、找销路,全村上下齐心协力,总共投了近百万元,合作社的业务红红火火,老百姓都得到了看得见的实惠”。回想起这个“脱贫”项目,谌支书觉得这是他最拿得“出手”的东西:运行第一年,合作社共收购村民楠竹8000多吨,发放工资劳务费200余万元,分红27万多元,最多的一位贫困户分到了1万多元。
可是好景不长,2016年合作社刚刚开始盈利,各级环保督查随之而来,对环境问题提出了更高要求,谌支书牵头的竹木加工合作社虽然拥有一套比较完善的环保设施,但由于地处桃源县乌云界自然保护区周边,还是怕影响到保护区的整体环境。最终,谌支书毅然作出决定,关闭了这个他付出太多心血的“项目”。
“当村支书得罪人,当时换届的时候我跟组织说我坚决不搞了,可是票一投出来,明明只有两个候选人的选票上却硬生生被大家写上了我的名字,190张选票我得了160多票,两个主要候选人只得了二十几票,为此镇上人大主席跟着我三天三夜,我在哪儿他跟到哪儿,给我做思想工作,要我还干一届。”在交谈中,谌支书告诉我们,要不是老百姓信任,他真的不当这个村“干部”了。
“我做事凭良心,公私分明,是公家的东西一分也不会拿,这样也就没人说闲话。”谌支书说,正是他的一颗公心,让他赢得了信任。不仅如此,他还把政府给予的民政补贴给了村里更需要帮助的人。去年,谌支书的妻子患病做手续,花了很多钱,家里一度陷入窘境,县里听说了他的事迹后,就要民政部门给予5000元支持,谌支书却一分钱不要,硬是要把这些钱全部给村里贫困家庭学生。
“蔡家塘村虽然是贫困村,但是我们全村吃低保的只有一户!33户贫困户中,已完成易地搬迁24户,危房改造2户,今年还将完成2户。”闲暇之余,谌支书自豪的告诉我说,村里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得益于党的好政策,低保户只有一户,整个评选过程也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了公示,大家都没有异议。
回想起上半年被纪委查实的与杨溪桥镇相邻的另一个镇的某个村,村干部恨不得全家吃低保的情况,我在心里默默为这位“好支书”点赞。
一天的拍摄工作进展顺利,在易地扶贫安置点,航拍镜头捕捉到的新农村画面让我们为之感叹。可是,在不远处的一栋木房子却让我们感觉有些格格不入。
我问:“这是哪个贫困户的房子,为什么没有改造?”
一旁的司机刘师傅告诉我,这就是谌支书的家!
老旧的木房子与新建的砖瓦房形成的巨大反差,让我对眼前的这位谌支书肃然起敬。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回来的路上,看着蔡家塘村道路两旁茂密的树林和平整的水泥路,我在心里想着,在当今时代,一个大山里的村支书,没有太多社会资源,全靠秉持公心和一双手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最终赢得基层群众的信任,需要付出多少汗水和勇气。而仅凭这一点,就值得很多“手握重权”的党员干部去认真学习。(桃源县纪委 沈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