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手记 | 一份沉甸甸的嘱托
“王校长,你们学校初一学生伍远志的贫困学生 上面通过了没有?”
“兵兵书记,请你放心,我们把伍远志已经上报了,你告诉我们他的家庭情况后,学校又组织了家访,对他的家庭情况很震撼,学校已经给他免了相关费用,给他提供了教育基金。”
“这样我就放心了”。
我永远也忘不了脑海中的那个场景。
那是一个出着大太阳的周六,带着对贫困户的扶贫走访任务,我来到了自己所联系的洪杨村。这是一个四村合一,人口4000多人的大村,走过一条又一条小道,我到了今天要走访的第五户。
远远望去,一名十多岁的瘦高少年正背对着我们在菜园种菜,我不知道他经历了什么,对这名少年第一印象是勤快。
眼看要走到打谷场了,洪杨村党支部书记王春金大声的喊道:“发清,家里来客人了。”一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应声出来,他的面色蜡黄的有点吓人,肚子鼓鼓的,脚上穿了两只不同颜色的拖鞋。很热情的给我们搬凳子,擦凳子。椅子旁边有一些捕鱼和虾的小工具。我们一行人坐下闲扯家常,慢慢的了解了这一户的情况。
和我们对话的叫伍发清,今年42岁,他六年前检查出患有肝炎,由于家庭贫困,没有及时医治,已经由肝炎转化为肝腹水,他鼓起的肚子里面就是腹水,现在已经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那位少年是他的独生子伍远志,一名初一的学生,本该孩子无忧无虑玩耍的周末时光,伍远志寄宿回来后要干农活、照顾父亲,从附近堰塘里挑好一个星期家里的用水,晚上出去抓蜈蚣换钱补贴家用。
说着说着,伍远志种完菜见家里来人了走过来打招呼。
“种菜辛不辛苦?”
“不辛苦,习惯了。”
“凳子旁这些小工具是干什么用的?”
“这个是抓蜈蚣的,这个是抓龙虾的,这个是捕鱼的。”
“抓蜈蚣都是在晚上,一个晚上能抓多少条?”
“不好说,有时候几十条,有时候十几条,多的时候一个晚上能卖三十多元的蜈蚣。”
“生活上有没有什么困难,需不需要什么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
“谢谢,我目前什么都不缺。”
问了三遍,他还是笑着这样回答。附近的邻居在旁听着都忍不住说,这孩子真“傻”,怎么就不说自己缺这缺那呢?
满屋的奖状,灿烂的笑脸让人心酸而感动。看着懂事的孩子,伍发清小声的对我们说,他的身体状况他自己知道,今年不知道能不能熬过来,孩子还小,成绩很好,年年是优秀学生,万一他去了孩子放不下,希望我们能关照他。
回去的路上,走访的干部都沉默了。这样的事有很多,但真正发生在自己所在乡镇的群众身上,心情很难过,很复杂。尤其是最后伍发清的嘱托,这更是沉甸甸的信任和责任。回去后,我们一组对这个家庭因户施策采取了帮扶措施。咨询民政救济、大病救助相关政策,给伍发清提供了医疗上的帮助。和学校沟通,免去了伍远志的生活费,提供了衣服、书本、文具等生活学习用品。我默默的对自己说,从今往后要一直关心这个家庭,如此,方能对得起那份嘱托。(澧县纪委 李兵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