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酒咱不办
一年一度的高考落下帷幕,高考成绩揭晓,王姐一家都喜气洋洋——儿子如愿以偿收到了心仪的国防院校的录取通知书。
“儿子,你马上就要上大学了,趁着开学前,我和你爸想让你出去旅游一趟,增长见识。”王姐一边给儿子夹菜,一边说道。儿子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三人聊得高兴,王姐的丈夫突然放下筷子,满脸期待地问道:“谁家有喜事都得摆上几桌,邀请亲朋好友来庆祝庆祝,咱家是不是也办一个?”
王姐听了,眉头微微一皱,欲言又止。按老习俗,孩子考上大学是喜事,确实可以操办一番。但作为党员和村干部,她又觉得应该带头响应移风易俗的号召。见母亲面露难色,懂事的儿子立刻接过话茬:“爸,妈,现在村里一直在倡导移风易俗,你们都是党员,妈妈还是村干部,我们应该给村里的长辈和邻里树立榜样!所以,这个酒咱们家不能办!”
儿子的话掷地有声,不仅为王姐解了围,也让丈夫陷入了沉思。片刻后,丈夫拍了拍儿子的肩膀,欣慰地说道:“儿子说得对,是爸考虑不周。咱家要做移风易俗的好榜样,这酒啊,不能办!”王姐看着丈夫和儿子,眼中满是欣慰和自豪。
隔天,村民们听闻喜讯,纷纷来到王姐家道贺。有人打趣道:“王姐,这么大的喜事,不摆几桌庆祝庆祝?”王姐和丈夫相视一笑,朗声回答:“儿子长大啦!他说要积极响应号召,从自己做起,争做移风易俗的践行者和传播者,所以咱们家不办酒啦!”
村民们听后,纷纷竖起大拇指。有人感慨道:“王姐一家真是好样的!党员带头,咱们也得跟着学!”王姐趁机向大家宣传移风易俗的好处,呼吁大家摒弃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这件事很快在村里传开,成为美谈。王姐一家的选择,不仅为村里树立了榜样,也让更多人开始反思传统习俗中的铺张浪费。渐渐的,村里办酒席的风气有了明显改善,大家更注重节俭和实际,不再盲目攀比。
王姐的儿子在开学前如愿去了一趟北京,参观了天安门和军事博物馆。站在天安门前,他更加坚定了报效祖国的决心。临行前,他对父母说:“爸,妈,你们放心,我一定努力学习,将来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你们在村里也要继续带头,让文明新风吹遍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