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微杜渐,当好敢于善于斗争的战士
6月4日市纪委市监委召开的警示教育大会让我深刻体会到:纪检监察机关不是天然的“保险箱”,纪检监察干部也不具有天生的“免疫力”。打铁必须自身硬,持续防治“灯下黑”,就必须防微杜渐、警钟常鸣、管住自已、守好底线。
一是在深学细悟上下功夫,锻造忠诚坚定的政治品格。物必自腐,而后虫生。纵观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案例,归根结底是他们思想上的滑坡,信念上的动摇。因此,要在思想锤炼中坚定政治信念、政治忠诚、政治修养,把准行稳致远的“航向标”。首先是坚定政治信念。通过读原文、学原著、悟原理,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更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把稳思想之舵,筑牢信仰之基。其次是坚守政治忠诚。纪检监察机关是政治机关,旗帜鲜明讲政治是第一位的要求。要把增强“四个意识”、落实“两个维护”转化为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实实在在的具体行动,认真查纠思想上的“温差”、“落差”、“偏差”,忠实履行好政治监督职责和自我监督义务。再次是坚持政治修养。既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要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在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中校准坐标、接受教育、锤炼党性。正如罗翠林书记会上所要求的:“不放过任何一次接受教育的机会,不马虎对待任何一次批评和自我批评,在不断锤炼党性中提升政治自觉,形成政治修养。”
二是在精准高效上下功夫,永葆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不管是“前浪”还是“后浪”,都要心里有火,眼里有光,才能奔涌向前、乘风破浪。作为派驻纪检监察组干部,我将按照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要求,擦亮“探头”、当好“针头”、挥好“榔头”,守住立信立威的“定盘星”。首先是擦亮“探头”。不断提升工作水平,继续通过资料收集、督导检查、线索排查、谈心谈话等方式,让“探头”看得见、看得准、看得远,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从而实现有效监督。其次是当好“针头”。网络上曾有一句流行语:“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小小的银针落点虽小却深而有力,治后无痕。我将努力学习“上医治未病”的中医理念和智慧,贯通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尤其是用好用准第一种形态,治小病治未病,使监督常在,形成常态。再次是挥好“榔头”。“人比山高、脚比路长”。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要求:“做忠诚干净担当、敢于善于斗争的战士”。这就要敢于办案,善于协调,盯住关键少数,督促绝大多数,使“两个责任”一体贯通,纪法双施双守,以钉钉子精神推进驻在部门政治生态建设。
三是在从严从实上下功夫,砥砺清廉自守的铁军形象。执纪者必先守纪。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我将以会议通报的姜国文、赵开江等违纪违法人员为镜子,在“明德、慎权、守法”等三个方面端正言行,筑牢清廉自律的“防火墙”。一是明德修身。文化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姜国文、赵开江等案件提醒我们“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堤溃蚁穴、气泄针芒”。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明白有些事该干,有些事不该干,做到表里如一、知行合一,慎独、慎微、慎友,做孤独的纪检人。二是公正用权。赵开江、李伟杰等人利用纪检监察干部身份滥用权力,警示我们,必须对权力心怀敬畏,因为傲慢和贪婪会比病毒更可怕,而侥幸往往就是灾难的帮凶。要严格执行《规则》、《规定》,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自觉接受党和人民监督,确保自我约束严之又严,行使权力慎之又慎。三是遵纪守法。纪检监察干部如果出问题,性质更恶劣,影响会更坏。姜国文、赵开江等案例警醒我们,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和后果。我将以“严”字当头,以“廉”字断后,经常打扫灰尘、清理庭院,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不被滥用、让惩恶扬善的利剑永不蒙尘。(市纪委市监委三支部 王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