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读书会 | 《三体》读后感
如果有天我们遇上地外文明,如果有天我们被“它们”取代,如果有天我们将发现其他世界……科幻,就是在一系列“如果”的基础上进行“设身处地”的想象。
中学时,无意中读过《凡尔纳科幻故事》,自那时起,我便对科幻故事充满了浓厚兴趣。去年电影《流浪地球》大火,我也去看了这部电影,被流浪地球里的场景还有想象所折服,搜索后得知小说作者为刘慈欣——刘慈欣,高级工程师,科幻作家,《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很惭愧,作为一名科幻迷,竟然是在看过电影后才知道刘慈欣这个名字。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作为一名高级工程师,想必写出来的小说更胜一筹,所以,我毫不犹豫地入手了刘慈欣的最著名作品——《三体》。
很庆幸,我没有错过这套书,如果说《凡尔纳科幻故事》带我走进科幻的大门,那么,《三体》令我感受到了科幻海洋的浩瀚,因为,这套书跟我读过的科幻书籍有很多不一样:在许多科幻小说和电影中,外星人是和蔼可亲的,是会与人类友好相处的,但是《三体》不一样,它用黑暗森林法则解释了为什么外星文明与地球文明不能和平共处,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和地球文明大相径庭的地外文明;在许多科幻小说和电影中,外星人攻击地球是靠飞船和战舰的,但是《三体》不一样,外星人攻击地球是靠先锁死地球的基础物理发展,在正式攻击地球时也不是靠战舰,而是靠形似“水滴”的“完美”飞行器;在许多科幻小说和电影中,很少、几乎没有提及“降维打击”这个词,但是《三体》不一样,它把对“降维打击”的想象展现得淋漓尽致,也把“降维打击”的可怕性展示得淋漓尽致;在许多科幻小说和电影中,很少涉及物理理论知识,更多的是对假设的想象,但是《三体》不一样,里面提到了很多物理知识,一切的假设和想象都建立在作者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上,每一个场景和想象更能让人代入,比如对质子展开后的想象和从高维世界看低维世界时的想象;在许多科幻小说和电影中,很少对人性进行深入探讨,但是《三体》不一样,它把对人性的理解揉入了整本小说中,人,不是生来就是英雄,比如罗辑从开始的玩世不恭、及时行乐到一力承担对付三体人的重担,善良,不是所有环境中都可行的,比如程心是善良的,但她的善良打破了地球人与三体人之间微妙的平衡,最终导致地球沦陷。
《三体》这套书就像一座宝藏,每读一次都能有不小的收获,给人的思想冲击也是一浪高过一浪,《三体》中有很多话引人思考,其中,我最喜欢里面大低谷纪念碑上的一句话“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人生中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把握当下,在有限的时光中追求更多的人生意义。(驻市委统战部纪检监察组 李莹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