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纪委机关党委走访慰问贫困户
说起扶贫帮困,第一时间映入脑海的情景似乎应该是这样:汽车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艰苦跋涉几个小时,终于来到了扶贫对象所在的村落。下车步行一二十分钟后,一座破旧不堪、看似始建于上上个世纪的土屋出现在我们面前。这,便是我们扶贫对象的家。
因此,昨天接到赴百街口社区帮扶困难群众的通知后,我产生了些许困惑,心想百街口社区坐落在下南门如此繁华地段,难道还有困难群众需要帮扶不成?
带着这种疑虑,今天一早我们几个志愿者统一乘车来到百街口社区,社区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等会要去的是方金生老人家。方金生老人今年有85岁高龄了,是我们社区的老党员,仅靠微薄的企业退休金维系生活。他本人一直没有结过婚,所以没有老伴和孩子,十分孤苦伶仃。”我听了,生出几分怜悯,心想85岁的孤寡老人确实不容易。
说完,我们就跟着社区工作人员开始上楼。爬到第四层,依然还没有到方金生老人家。我向社区工作人员询问他家在几楼,得到的回答是“七楼”。听后我不禁心头一紧,“85岁”加“孤寡老人”,再外加“七楼”,那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也许几天都难得下一次楼,也许家里的垃圾经常堆积如山,也许生病都难以得到及时救治……
不自觉地,我们加快了上楼的脚步,三步并作两步地来到了方金生老人家门口。敲门后不一会,门开了,射进的光亮照在了面黄肌瘦、有些弯腰驼背、戴着蓝色老旧挂脖围裙和袖套的方金生老人身上。他的身后,是没有抹灰刷白的粗糙水泥墙、少数几件几十年前置的破旧家具,以及由于没有书架而码放在墙角的大堆旧书刊。见了我们,腿脚不灵便的他,缓缓地打开了房间里唯一的节能灯,面带笑容地招呼我们随便坐,并要去找开水瓶给我们倒水。见此情景,我们急忙阻止了他,二话没说拿出带来的清洁工具闷头劳作起来。
清洁工作进行一段时间后,单位领导也来到了方金生老人家中,为他带来了大米、油等日用生活物资及慰问金,还详细询问了老人的身体情况、家庭收入、生活上的困难等情况,表示以后还要多来看看方金生老人。老人显得十分高兴,说了很多感激的话。
临走前,我站在方金生老人家的窗台边向外眺望,诗墙公园里有俊男靓女手牵着手嬉笑的,有大人带着小孩玩耍的,还有健身的、遛狗的、赶路的;远一点的沅江上,波光艳影,草长莺飞,有来回穿梭的大船小船,也有在岸边享受垂钓乐趣的人们。这一切构成的美丽画卷,方金生老人应该也看得见吧。(市纪委第八纪检监察室 梁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