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机关党建 模范机关建设>详细内容

机关党建 模范机关建设

青年读书会 | 感受真理的力量是最好的纪念

来源:廉洁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07日 浏览次数: 字号:

——重温《共产党宣言》的读书心得

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日子,重新读一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对马克思最好的纪念方式。周末傍晚,重温《共产党宣言》,认真研读,仔细感受其中蕴藏的真理力量、信仰味道和思想光芒。第一次读时,基本掌握三个知识点:一是宣言的基本思想——“人类的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三是“两个必然”这一著名论断所揭示的社会发展客观规律。这次重读,又有了三点新的认识。

第一个认识,一种思想不会被人民凭空接受,必须站在人民的立场,人民的选择才是历史的必然。从《共产党宣言》中清晰地感受到,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就深深地打上了人民的烙印。十九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日益暴露出来,导致经济危机频频发生。资产阶级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不断加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给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灾难。马克思、恩格斯看到了无产阶级的贫困,但他们绝不只是想改变人民一时一地的境况,而是能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场人民的运动。所以宣言中讲,“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在这之前,还没有哪一本小册子能这样系统地、明确地告诉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应该换一种活法。正是站在人民的立场,才有了人民的选择,马克思主义才真正走出德国和欧洲,迅速传播为一种世界性的思潮和全人类的文明。

第二个认识,理论从实践中来,又必须归于实践、指导实践。《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对19世纪40年代西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实践的科学总结,科学的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无时无刻不散发出真理的光芒。回顾近代历史,每到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的无产阶级都要从马克思主义中汲取养分和力量。在革命战争时期,毛主席将其与中国革命相结合,不再迷信共产国际派来的马克思的老乡——军事指挥官李德,大声说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农村包围城市”,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在改革开放时期,小平同志一句“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并大胆问了一句:“什么是社会主义?”一下子就将马克思主义精华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同样用中国语言说出“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带领全国人民勇闯改革发展深水区,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所以,马克思是一名伟大的思想家,可思想家只管想,具体该怎么做,是我们自己的事,只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才能使党和国家始终站在时代前沿,永葆青春。

第三个认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是必然趋势,但不能急于求成,必须实事求是。《宣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根据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提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两个必然”的论断,揭示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但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没必要急于过渡、一味蛮干,没必要追问资本主义为什么腐而不朽、打而不倒?没必要追问社会主义的过渡时间到底需要多长。过去有段岁月,我们还认真地计算过雇几个工人就算是资本主义,数过农民家养几只鸡几只猪,就算是资本主义,走了不少弯路。经过许多跌跌撞撞、磕磕碰碰之后,我们必须回到现实社会的具体问题中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老老实实完成好当前社会阶段该完成的任务,为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作出中国独有的贡献。(青年读书会第二组 杨文韬)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