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守护“粮心”靠“良心”

来源:清廉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09日 浏览次数: 字号:

近日,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原芦溪粮站站长陈文武、原李家粮站站长苏兴坤先后被判处有期徒刑,揭开了顺庆区粮食系统部分干部靠粮吃粮、以粮谋私的贪腐面纱,最终5人被追究刑事责任,6人受到党纪政务处分。(12月3日,三湘风纪网)   

随着案件的深入,顺庆区粮食系统“共腐圈”逐渐暴露,作为“粮仓”的守护者,本应坚守在收粮、保粮、护粮第一线,却在利益的诱惑下,沦为粮仓“硕鼠”,把“收粮”当“收银”,把“护粮”当“卖粮”,把“粮库”当“钱库”,掏空心思、玩遍花样,采取收取仓库租金不入账、虚假购销套取差价、虚假轮换骗取补贴等方式“掏空”公家“粮袋”,设立私人“小金库”,使得偌大的粮仓成了“硕鼠”之家。   

近年来,粮食领域“鼠患”频发,不论是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购销计划部原部长董春平利用职务便利,在收储库点审批、粮食运输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贿赂503万余元,或是云南省粮食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海平利用职务便利,伙同他人以签订虚假动态储备粮采购协议、截留轮换粮销售收入等方式,贪污公款1555万余元。这桩桩“硕鼠爆仓”事件,究其原因,一方面,一些领导干部忘了护粮为民的初衷,只想着如何“靠粮吃粮”满足私欲,将倒卖公家“粮仓”作为自己的生财致富之道,利用职务之便大搞“人情粮”“暗箱粮”,把粮油资金当成“唐僧肉”,分而食之,中饱私囊。另一方面,粮食购销涉及资金量大,巨大的利益诱惑使得部分领导干部“铤而走险”,以身试法,再加上行业垄断性强,监管的缺位让“暗箱操作”成为可能,让“硕鼠”有洞可钻。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解决人民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首要任务,他强调:“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然而,一些粮仓漏洞多,存在“鼠患”,如何避免“硕鼠爆仓”亟待各级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重视。一方面,要“下猛药,除鼠患”。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紧盯粮食购买、销售、存储等各个环节,将全面巡视巡察与专项监督检查相结合,狠狠揪住“靠粮吃粮”的“粮耗子”,严肃整治落实涉粮政策缩水走样、粮食领域领导干部滥用职权等腐败问题。另一方面,要“打补丁,补漏洞”。相关职能部门要以案为鉴,针对粮食购销高风险环节,抓紧找出漏洞完善制度,同时依托大数据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实时跟踪粮食购销情况,扎紧群众“粮袋子”。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只有充分认识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的危害性,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清除粮食系统的一切“硕鼠”和“蛀虫”,才能真正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守护好“大国粮仓”。(津市市纪委监委 尹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