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树立廉洁家风,做合格共产党员

来源:清廉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12月08日 浏览次数: 字号: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风更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只有加强自身修养,立德树人,管理好家庭然后才能治理好国家和社会。十八大以来,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更加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系列配套规章、措施相继出台,“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写入《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在出台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也明确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禁止利用职权或影响力为家属亲友谋求特殊照顾”。因此,党员干部树立良好的家风,不仅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一项严格廉洁自律的具体要求。

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一直有着严于律己的良好风气,老一辈革命家普遍要求子女亲属,不要搞特殊化,鼓励子女亲属脚踏实地,不图虚荣,自立自强,这是就中国共产党人树立的新家风。比如从常德走出去的革命先驱林伯渠,其严于律己,家风严明,堪称全党楷模,徐特立就曾称赞他为“党员之楷模,足以型后辈”。正是在林伯渠的直接领导下,陕甘宁边区政府成为当时中国最廉洁的政府。林伯渠最为重视的就是坚决的反对搞特殊化,虽然他长期负责财政工作,每天都和钱粮打交道,但他从不动用手中权力给家人以特殊照顾,他经常强调,不能让子女躺在父母的功劳簿上,不能搞特殊化。他认为这是关系到党的形象的大问题,也是关系到后代健康成长的大问题。在物资匮乏的战争年代,他经常向身边人嘱咐,自己的孩子也只能吃大锅饭,绝不允许孩子们享受特权开小灶。新中国成立后,虽然物质条件更加丰富,但林伯渠依然特别重视“不搞特殊化”的问题,极力防止子女养成特权思想和作风,经常通过家庭会议的方式,与子女们谈心交流,提醒他们要谨慎交友,朋友间交往要健康向上,不要在吹吹捧捧的气氛中忘乎所以,丧失革命进取心。林伯渠就是以自己的实际行为不断家人灌输着反特殊化的思想,树立了有别于传统陋习中裙带提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价值观的红色新家风。

党员干部要树立和传承良好的家风,因为家就是浓缩的国,国就是放大的家,对领导干部来说,家风好不好,持家正不正,不仅影响个人,更影响到他所管理和服务的千万个家庭。没有优良的家风,就难以保持优良的个人作风,更难以形成优良的党风政风。最坚固的堡垒往往从内部崩溃开始,在廉洁警示教育中可以看到,很大一部分领导干部恰恰是在家庭亲人面前没有守住公权的边界,失掉了原则、放弃了底线,在家庭生活中追名逐利,将亲情等同于物质,一味溺爱子女、纵容家人,将职权当特权,拿公权换私利,败坏了家风,也让自己和整个家庭都跌入了无底深渊。

党员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和家庭“私事”,而是关系到党的廉洁纪律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公事”。因此,广大党员要带好头弘扬和实行良好的家风,充分发挥家庭在反腐倡廉工作中的积极作用,把严以修身、严以律己、严以用权运用到家庭生活当中,时刻以老一辈共产党员严格治家的先进事迹为榜样,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以良好家风带动政风民风向善向上,汇聚清正廉洁的正能量。(市政协提案委 余泳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