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以党史为镜“正衣冠”

来源:清廉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8日 浏览次数: 字号:

11月8日至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全会指出,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1月11日,新华社)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党作为一个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对作风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百年党史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党史学习教育火热开展之际,党员干部要从百年征程中汲取前行力量,锤炼自身作风;要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作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切切实实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因此,将党史学习根植心底,其中的作风建设便是永恒课题,其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

做优良作风的传承人。党的作风建设使中国共产党形成了无比强大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感召力。朱德与周恩来、董振堂互赠的那条毛毯,大大小小的补丁如同皱纹爬满全身,这条曾三易其主的毛毯,见证了长征等中国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同时也是他们一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生动写照,更体现了老一辈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加强党史学习教育,不仅是党性的锤炼、灵魂的洗礼,更是一次精神上的“补钙”。党的优良作风一直是激励我们勇往直前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年轻干部立志做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持之以恒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革命前辈已经给我们跑出来好成绩,我们要拿好接力棒,用实际行动完成这场“接力跑”。

做过硬作风的打拼人。年轻干部应把握当下、见微知著,将基层“小事”做实做好,在基层实践中锤炼“硬作风”。广西“扶贫攻坚好支书”吴天来十多年来,他坚定“为了生存,永不放弃”的信念,带领乡亲们治山种树,架电修路,因地制宜,发展生产,把一个大石山区的穷山村建设成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先进村。担任柳州市三江县老堡乡白文村扶贫第一书黄璧,扎根基层,不辜负组织的培养和信任,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够克服,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广大党员干部唯有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用清风正气赢得民心,才能真正给群众将好事办实、将实事办好。党员干部作风硬起来,能力提上去,才能让事业的根基更加牢固,前进的步伐始终坚定。

做百年作风的领路人。加强作风非一朝一夕,不会一劳永逸。要用完善的制度规范党员干部的行为,形成长效机制,确保作风建设有章可循;要用严明的纪律为改进作风持续加压,发挥监督检查的保驾护航作用。于党员干部而言,作风不会随着党龄的增长而自然提高,当身体力行,要让作风提升成为一种常态,体现在每一件具体事、每一天的学思践悟中。当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持之以恒地抓好作风建设。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欲想治国,必先懂史。作为党员干部,就是要学会从党史中汲取优良作风传统,如此,才能在新时代长征路上做到觉而不昏,悟而不迷,真正扛起肩上的职责使命。(桃源县纪委监委 杨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