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办实事贵在从点滴做起
1969年年初,15岁的习近平来到黄土高原的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村,直到1975年10月离开。这七年,他在这片黄土地上同乡亲们打成一片,一起挑粪拉煤,一起拦河打坝,一起建沼气池,一起吃玉米“团子”……
最近一段时间,笔者再次拜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再现了青年习近平扎根陕北黄土高原,七年来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情同手足、血肉相连、鱼水交融的青春面貌,让我从真情中感受习近平的大担当,从点滴中体现的为民办实事情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各级领导干部一如既往,以实际行动生动践行“人民至上”的郑重承诺,听民声、察民情,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不管基层工作如何纷繁复杂,但基层干部要乐于做服务群众、服务发展和服务社会的那颗“落地针”,淬炼身入心入的好作风,走进田间地头,倾听老百姓呼声,了解他们的烦心事、操心事,对乡亲们所需所求了熟于胸,把群众的冷暖和急难愁盼放在第一位置,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心中有本“民情账”,遇到棘手事、困难事千万别绕道走、躲着走,久而久之,就会让群众寒心,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为民办实事,还体现在服务能力上。基层干部不仅要解决邻里纠纷等“鸡毛蒜皮”的小事,也有“举足轻重”的征地拆迁、乡村振兴等大事要事,因此,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技能培训,成为基层工作的“多面手”,善于应对各种复杂局面,能胜任各项工作,为想办事和能办事奠定坚实基础,主动介入,能办的马上办。有困难的,也要积极想办法创造条件,持续推进,使一件一件事尽快得到解决,一个一个问题得到彻底销号。
为民办实事,促进发展更是重中之重。没有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没有扎扎实实的发展成果,美好生活就是空中楼阁。基层干部要区分不同的情形,搞好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集中力量破解制约基层发展的瓶颈,切不可惠民政策在“最后一米”遇阻,要有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促进产业发展,强化基础建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把人民生活搞上去,不断增进广大群众的民生福祉。(澧县澧浦街道卢家社区党支部书记 万嘉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