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月饼也要常防“腐”

来源:清廉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18日 浏览次数: 字号:

2021年6月,阳泉市第十二中学校原副校长刘滟因借中秋节、春节等过节之机,违规收受某业务往来公司的礼品并违规接受其宴请和旅游安排等其他问题,受到留党察看一年、政务撤职处分,被责令退缴违纪所得。(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021-09-15)

中秋佳节,以月饼为中心互赠礼物,亲友间迎来送往,本无可厚非,但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我国从严治党以及反腐力度不断加大,我们不难发现,原本的传统节日成了别有用心者的“天赐良机”,成了官商“抱团取暖”的温床。与赤裸裸的权钱交易不同,“以礼代贿”这种行贿受贿方式更具隐蔽性和迷惑性,他们打着风俗人情的幌子,行贿者“礼”直气壮,受贿者心安“礼”得。今年的中秋再次与国庆临近,又逢换届之年,部分人员已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所谓的“高端定制”“尊贵气息”让月饼蒙上了一层“腐败”的味道。

而就在中秋节前夕,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山西省5起近期查处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进行公开曝光,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中央纪委再次向全党释放了纠“四风”不放手、不停歇的强烈信号。

警钟长鸣,在思想上要常防“腐”。“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平时咬耳扯袖,从思想上斩断腐败的根系。各级纪检监察部门不仅要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在党员干部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让“红红脸、出出汗”、事前提醒成为常态。更要以案示警,对典型案件,特别是身边的案件及时通报曝光,形成震慑,让党员干部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筑牢思想防线,划清习俗与纪律、人情与法规的界线,建立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亲上加“清”的政商关系。

扎好笼子,在制度上要严防“腐”。“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遇到问题照方抓药,用制度堵住腐败的源头。笔者认为,我们不仅要在事前建立咬耳扯袖的提醒机制,还要在事中发动群众,拓宽监督渠道、形成监督合力,建立全民参与的监督机制,让各种形式的隐形贪腐无所遁形。而在事后更要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建立严肃的追责问责机制,切实做到严格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聚焦重点对象、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将监督执纪“一竿子插到底”,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让党员干部都想过一个安安静静、干干净净的佳节。

“良田千倾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党员领导干部要常思量,对标对表我省出台的“十严禁”,摆正心态,力戒贪欲,把好作风内化为信念、外化为习惯,不仅要常给月饼防“腐”,更要给每个节日防防“腐”。(澧县澧南镇纪委 张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