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节回归感恩初心
深圳市光明区一中学家委会发动班级,通过众筹方式购买教师节礼品。经核查,该情况属实,为家委会自主行为,学校教师均未参与。学校在了解相关情况后,第一时间与家委会沟通,感谢家长们对老师的敬意和关爱,同时教育局明确要求学校教师不能接受家长的各种礼品,已通知学校家委会将集资退还家长。(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中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誉,讲究传统文明,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但礼尚往来不是礼“上”往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某些礼尚往来悄然变味,灌注了太多的功利与物欲,异化为带有贿赂性质的“物质交易”。教师节,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教师节应该是“教育的节日”,不应被不良风气侵蚀,演变成教师的“劫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党员干部:“人情之中有原则,交往当中有政治。”只有正确认识礼尚往来的内涵,把握正常的人情交往尺度,守住纪律的底线,才能真正读懂悟通礼尚往来之道。现实生活中,多见家长向教师送礼,却少见教师向家长回礼。而礼尚往来讲求的是平等相待、有来有往。礼“上”往来违背了礼尚往来的初衷,与教师廉洁从教的职业道德要求相背驰,无论是目的还是形式都僭越了正常人情的范围,显然并非正常的礼尚往来。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八十八条之规定:收受其他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的财物的,属于违纪行为。纪检监察机关应落实党内监督责任,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整治教师节违规收礼的不正之风,让守纪律、讲规矩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纲纪废弛,危亡之祸”。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思想防线不牢固,就容易走上违纪违法之路。教师节收礼有损教师的职业尊严,有损纯洁的师生关系。公办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要以党纪党规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绷紧纪律的弦,坚持警钟长鸣,坚守廉洁理念,加强自我约束,慎独慎微,慎始慎终,自尊自律,清廉从教,不为物欲所惑,不为世俗所染。
“毛毛细雨湿衣裳,点点私心毁名节。”教师是一个光荣、神圣的职业,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能“一切向钱看”,应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系好廉洁“安全带”,对“人情贪腐”行为坚决说不。清净的校园不应被金钱腐蚀,让“礼”回归纯洁的本意,让教师节回归感恩的初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和家长对老师发自内心的尊重、信任、支持和感激才是教师节最好的礼物。(桃源县纪委监委 陶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