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岂容“江湖习气”缠身
近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对川煤集团原党委副书记、董事阿多严重违纪违法案进行了专题剖析。一路顺风顺水、仕途风光无限的阿多在逐步走上位高权重的领导岗位之后,逐渐放松了对商人、掮客们“糖衣炮弹”的警惕,沉浸在“江湖义气”,哥们义气当中无法自拔,陶醉在兄弟情义的美梦当中,一步步跌入犯罪的深渊,最终在围猎与反围猎的斗争当中败下阵来,令人唏嘘扼腕。
纵观阿多的整个犯罪过程,给我们党员干部诸多警示,身为领导干部的阿多,为了捞取更多地利益,将所谓的“兄弟情义”、“哥们义气”当成了违法犯罪的“挡箭牌”,内心深处的“安慰剂”,不断地上演着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大戏,直到东窗事发,方才如梦初醒。
受过良好家庭教育的阿多在父母亲的影响下,从小便立志报效祖国,干一番大事业,2004年在走上领导干部岗位之时,其母亲还不忘对其谆谆告诫。可是在其走上领导干部岗位之后,面对生活简朴的妻儿以及自认为不平等的经济待遇,阿多内心深处不断地发生着斗争,“当官到底图个什么”像噩梦一样缠绕着阿多的内心。最终,阿多选择了放弃入党之时的初心和使命,在”糖衣炮弹”的诱惑之下,阿多的“三观”发生了巨大的扭曲,思想上开始出现了滑坡,“船到码头车到站”,临近退休捞一笔的腐朽思想逐渐占据了阿多的内心,正是在这样的思想驱使之下,阿多逐渐迷失了自我,最终身陷囹圄,晚节不保。
结交朋友、礼尚往来,这本无可厚非,可一定要懂得把握公私界限分明的度,一定要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试想?谁会刻意接近一个手握重权的领导干部?围猎者的目的不言而喻,他们看中的正是阿多手握的公权力,妄图通过阿多手中的权力换取更多的利益。现实中,不少商人正是披着“兄弟情义”的外衣大行贿赂之事,企图获取公权力的庇佑行不法之事,有些官员热衷于搞江湖文化,举杯推盏之间忘却了自己是一名革命同志,俨然成为了一个江湖客,和商人朋友称兄道弟,对“兄弟们”的请求“义不容辞”,无原则地为“兄弟们”大开便利之门,这样的同志怎么能在老百姓当中树立形象?党和国家的公信力何存?殊不知,此种行径极大地损害了党和国家、人民的利益,害人害己。
身为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分得清是是非非。真正的大义是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谋福祉,是一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更是一种从人民当中来,到人民当中去的为民情怀,而绝非是搞小圈子文化,沾染满身“江湖气”,这样的“情谊”是建立在一种畸形的权钱交易的基础上,绝不会长久。
以案为鉴,反躬自省。手握人民赋予的公权力,就要俯下身段为人民服务,时刻牢记初心和使命,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当中去,要时刻记得自己是一名革命同志,坚决和江湖义气划清界限。(澧县城头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处纪检组 曹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