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德不配位”势必“无得无为”

来源:清廉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26日 浏览次数: 字号:

“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尹全洲从银行管理者到政研室副主任,再到自治区两个厅局的主要负责人,后又到央企任职,工作经历不可谓不丰富,仕途不可谓不顺达。然而,他的思想政治水平并没随着职务的升迁而提升,最终走上一条不归路,令人唏嘘。(8月18日  三湘风纪网)

“德不配位,祸必相随。”尹全洲的德行,决定了他的命运,高位落马、身败名裂以及身陷囹圄便是他的归宿。现实中,“德不配位”的干部一部分是因为德行“先天不足”,自身对立德、立言、立行漠不关心,更无后天修养之心,导致德行无法涵养起来,反倒越来越薄弱;还有一部分,则是初心有德,却在官位一步步的升迁中被“乱花迷眼”,丢失了本心,只顾着官位往“上游”走,却将修德之事抛诸脑后,政德停滞不前,甚至反向“下游”流,二者之间逐渐出现断层,慢慢形成了“德不配位”的局面。

周易·坤》中有云:“君子以厚德载物”。德不厚者不可使民,德不配位不可为官。对群众而言,有德者为政,可护一方安宁,得民心;无德者为政,则祸乱四方,失民心。如果领导、干部身居高位却德不配位,只是一味享受着高官厚位带来的好处便利,沉醉于“一音定锤”的权力中,借机耍官威、捞好处、拉帮结派、罔顾民生,终将害人害己,致使群众利益受侵,党和政府公信力受损,自身前程尽毁。

身居高位,若“德不配位”,必有灾殃。翻开历年湖南省“打虎榜”,不论是2019年郴州市委原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志伟等人的落马,还是2020年长沙市委原常委、市政府原常务副市长陈泽珲等人的高位坠落,细究原因,“德不配位”必有一席之地。思想滑坡无法认识到厚德的重要性,忽视了“德”薄于官职权位、“智”小于工作需求、“力”小于所担之责产生的危害,不修身、不养德,重仕途、轻政德,让“锦绣前程”变成了“日暮途穷”,可谓是顾此失彼,满盘皆输。

“德不配位”怎可堪以重任?要想让“德不配位”的不正之风得以遏制,让有德之人得以“上位”,需从多方面精准发力,齐抓共管。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培养他们“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的思想,以上带下,树立好修德、修身、修行的榜样,并让下面的人以此纷纷效仿。同时,一般干部也要以“为政之道,修身为本”的信念来严格约束自己,修厚德之心,修爱民之心,修担责之心,做“有德之士”。最后,组织在选贤任能时要以“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的标准对领导、干部进行考量,把好上位的关口,切不可让“无德之人”上了位;守好在位的底线,切不可让“在位后失德者”久坐其位,稍有苗头,及时扼杀,一经发现,绝不姑息,立即“清除”。

“屋漏者民去之,水浅者鱼逃之,树高者鸟宿之,德厚者士趋之”。“无德”势必“一无所得”,即便在位也难有所作为,更不会获得“有德之士”的追随。高官厚位人人想要,但能否成为与之相匹配之人,坐稳坐好,则需每日修为政之德,一秒不跑偏、一刻不松劲,做真正得民心之人,做真正有为之事,做“德配其位”“德高其位”之人。(津市市纪委监委 张语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