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牢制度“笼子”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
近日,泸溪县政协原副主席杨昭君,曾担任该县公路管理局、县交通运输局“一把手”长达十多年,其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多次非法收受财物合计390万余元。去年12月,杨昭君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50万元。(7月20日 《三湘风纪网》)
杨昭君案是“一把手”滥用职权、违规插手工程项目谋取私利的典型案件。近日,“三湘风纪”公布的2021年上半年湖南“打虎”榜显示,有11名省管干部上榜,其中就包含多名党政“一把手”。如湖南轨道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武亮、原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彭元、株洲市石峰区委原书记张建勇、娄底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王成良等,同样的案例在全国各地不断上演,这些被查处的“一把手”违纪违法问题的相继发生,充分表明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凸显了加强对“一把手”监督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
万里长风起云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强化“一把手”监督。十九届四中全会、十九届中纪委五次全会都围绕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作出明确部署。2021年3月27日,中共中央印发《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近日,省纪委监委也出台《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加强“一把手”监督“十必严”》,释放出一以贯之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强化对“一把手”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的强烈信号。
如何防治一把手任性滥权,促使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正确履职、秉公用权,笔者认为关键在于通过扎紧制度的“笼子”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一方面严格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用好谈心谈话法宝,由上级纪委监委牵头制定开展党内谈话实施办法,党委(党组)书记对下一级党委(党组)书记,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应当及时进行提醒谈话。另一方面认真贯彻落实湖南省纪委监委出台的加强“一把手”监督 “十必严”措施的要求,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狠抓“一把手”这个“关键少数”,聚焦提高“政治三力”、落实主体责任、规范权力运行这三件关键事,充分发挥党内党外各项监督合力,一体推进“三不”。还可以创新建立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函告制度,将工程项目、“三资”使用、选人用人等领域的巡察、监督检查、信访举报情况,向上一级“一把手”送达函告书,督促提醒下一级“一把手”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及时整改问题。
往者足鉴,来者可追。“一把手”权力失衡失守,不仅仅会让“一把手”本人沦为“阶下囚“,成为人民的罪人,而且还危害到一个班子和党的事业。只有“一把手”和领导班子都受到监督,权力受到制约和规范,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领导干部才能以上率下,率先垂范,推动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石门县纪委监委 唐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