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关心态”不可有 务实担当不可无
3月3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警钟栏目发布了一篇题为《任性怠惰 私欲膨胀 重庆市秀山县委原书记王杰严重违纪违法案剖析》的案例剖析,其中包含了一则深度调查视频,视频中多次提到一个词——“过关心态”。
视频中的主角,重庆市秀山县委原书记王杰,在担任县委书记期间,面对秀山县存在的锰渣污染问题,他不仅未积极主动整改,反而对整改搞变通,以风险管控代替实际整改,对污染防治工作抱着敷衍过关心态,给领导打招呼、会上提一提是他的主要整改措施,严重影响污染治理落实落地。2017年秀山县实现了脱贫摘帽,他觉得万事大吉了,殊不知脱贫摘帽并非终点,而是通往乡村振兴的起点,秀山县脱贫后的几年,他的工作更加懈怠了,处理县里重大事情,不仅目标不明确、办法拿不出、不担当、不作为,反而陷入了权钱交易的“漩涡”之中,挖空心思粉饰肮脏交易,最终断送了自己的政治前程。
2020年4月,王杰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重庆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同年12月,王杰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其违纪违法所得被收缴,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
“过关心态”,其实就是一种缺乏务实作风、缺乏担当作为和拼搏奋斗精神而又心存侥幸的心理状态,体现在工作上就是作风虚浮、得过且过、懒政怠政,但又极度渴望顺利“通关”。具体表现如在脱贫攻坚战中,数字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中,“纸面”整改治理;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消极虚假防疫……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过很多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求真务实、担当作为的生动论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撸起袖子加油干”“天上不会掉馅饼”“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为官不作为、不担当,在其位不担其责,只会害己害人。尤其是各地各单位党政“一把手”,如果他们不能起到表率作用,分管领导就会缺少干事的动力,普通干部更是畏惧担责、不敢干事。近年来,不乏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因工作作风不实、缺乏担当作为,而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仅影响了整个干部队伍的士气和战斗力,还污染了政治生态,严重损害了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
正值建党100周年之际,全国上下都在强调加强党史教育,纵观党的历史上有伟大成就、不平凡的人,无一不是求真务实、勇于担当之人。兰考县原县委书记焦裕禄,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因此被誉为“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廖俊波,又一个“焦裕禄”式的党员干部,他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面对贫困县、革命老区、经济发展长期全省倒数第一的政和县,不打退堂鼓,不当太平官,把担当放在首位,用勤奋、实干、严谨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画卷,成为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2017年3月,廖俊波同志在赶往武夷新区主持召开会议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因公殉职。英雄虽逝,但他们所书写的不平凡历史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精神被永远流传。
“过关心态”不可有,务实担当不可无。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干部培训班上再次强调:“党员干部要真抓实干、狠抓落实,一切工作都要往实里做,做出实效,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要时刻牢记为国为民的初心使命,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要有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更要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不待扬鞭自奋蹄,全力以赴种好“责任地”、耕好“责任田”,以实干实绩交出一份让党和人民满意、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合格答卷。(石门县纪委监委 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