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借“友情”之名行“贪腐”之实
“30年的关系,超越一种朋友关系,因为我们时间太长了,就感觉我们两个是连体人一样,我就像相信自己一样地相信他。”1月21日晚播出的电视专题片《正风反腐就在身边》第一集披露,青海省原副省长、海西州委原书记文国栋和兴青公司实际控制人马少伟关系扭曲,相互勾结,大肆违纪违法。(1月22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文国栋和马少伟本是西宁湟中县老乡,马少伟觉得文国栋仕途可期,便借机拉拢,百般“讨好”,与其成为“连体式”好友。在二人“友情”名义加持之下,文国栋支持马少伟在木里矿区非法采煤,马少伟也反过来给文国栋输送经济利益,二人之间假借“友情”之名行“权钱交易”之实,即使“套上”了“情谊”的外衣,也难掩其中“贪腐”的味道。
商人热衷于交友,是出于其逐利本性,而非情感慰藉。掺杂了利益的官商交往,只是一种 “鱼”“渔”关系,党员干部成为“待钓之鱼”,不法商人变成垂钓渔者。湖北省经信委原副主任、省无委办原主任夏平曾在忏悔录中提到:“没有坚如磐石的感情可言,这些人与我交朋友,看中的是我这个职位,我把别人当朋友,别人把我当鱼钓。”由此可见,在这种赤裸裸的以利交友的背景下,进行的只能是金钱和权力的交易,美色和权钱的互换,欲望与欲望的共勉,哪里能奢望有什么所谓的“朋友情谊”呢?
官路、商路原为平行,鸡犬相闻尚不相往来,官员和商人之间又岂能有多少真“友情”存在?无非是“利”字当头、各取所需罢了。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和商人丁书苗相处多年,算是“朋友”,但其相处更多遵循的却是各取所需的生意原则;贵州水利厅原厅长黎平在一干“哥们”的投其所好中彻底沉沦,失去“底线”意识,不仅毁掉了个人声誉,更葬送了自身仕途......种种案例表明,党员干部若不能坚定理想信念,划清官商交往的界限,则必将成为被拉拢腐蚀的对象,被围困在“友情”外衣伪装下的“贪腐”的牢笼里。
治其本,朝令而夕从。如欲杜绝官商之间借“友情”之名行“贪腐”之实现象,笔者认为当重点从根源入手,兼以表治辅之。一方面,广大党员干部当提高自身修养,常照“风纪”镜,常面“自省”壁,面对纷繁的物质利益,谨慎交友,公私分明,时刻坚守原则,上紧“纪律”发条;另一方面,党组织要在党规层面规范党员干部与商人之间的过密交往,竖起一道“防火墙”, 挖出一条“护城河”,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教育管理,防止党员干部被“围猎”腐蚀。此外,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对党员干部监督力度,对党员干部八小时工作外的交际需进行时时监督,铲除滋生“官商勾结”的温床。
古语云:“君子交于义,小人交于利”。党员干部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应坚守初心,时刻牢记自己人民公仆的角色,切实防止“权迷心窍”“贪欲上脑”,真正做到择善而从、知人而交、拒腐防变、公正用权。(津市市委巡察办 王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