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靠权吃权”通不向幸福未来

来源:廉洁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1年02月09日 浏览次数: 字号:

近日,廉洁常德微信公众号发布《桃源一股长2年收钱210万,被查后非法手段曝光》的文章,披露了桃源县国土资源局矿产资源管理股股长邓平利用手中职权,违规为企业非法开采矿产资源大开方便之门,先后收受赃款210余万元的违法犯罪事实。2020年8月21日,廉洁常德公众号发布另一篇文章《与“提篮子”的沆瀣一气,澧县交警大队黄岳洪被“双开”》同样揭露了一起“小官巨腐”的典型案例。

邓平和黄岳洪同是基层公职人员,一个股级、一个副科,级别不高,官职不大,二人在“靠权吃权”,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收受贿赂的道路上,步调却出奇一致。

邓平、黄岳洪利用手中职权,堂而皇之的接受他人的“馈赠”,丝毫不觉羞愧。“靠权吃权”是典型的违纪违法行为。一些党员干部认为为他人办事,收点红包礼金是一种“礼尚往来”,只要数目不大,就不是违纪违法,或者只要小心谨慎就没有人发现,这种想法大错特错。首先,不论数额大小,收受他人的红包礼金就是一种违反廉洁纪律的行为,这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早有规定;其次,无数事实已经证明,妄图凭借将收受贿赂的知情人限缩在一定范围之内来瞒天过海,逃避纪法追究是赤裸裸的痴心妄想,“你知我知天知地知”的愿望终将破灭。很多“大贪巨腐”都是从小额的红包礼金开始收受,一步步走向腐败深渊的。习近平总书记曾用“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形象地指出了这个问题。“靠权吃权”的口子一开,党纪国法的利剑早晚会落下,最稳妥的办法就是不开口子。

纵观历史,不乏坚决拒绝他人送好处上门的人和故事,两者相比,高下立见。《史记·循吏列传》记载了鲁国宰相公孙仪嗜鱼拒鱼的故事:公孙仪嗜好吃鱼,“送鱼客”纷至沓来,作为一国宰相,公孙仪就算安然受之,旁人也不至于说三道四,但他头脑格外清醒,明白“送鱼人”迎合的是他爱吃鱼的喜好,实际上却是觊觎他作为宰相拥有的权力,他从始至终坚守底线,未接受分毫馈赠,终成一代名相。

今天像邓平、黄岳洪这样的党员干部们,没坐到宰相的位置,却比宰相更会利用权力,手中权力不大,却妄图榨取出盆满钵满的价值,将“靠权吃权”的丑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他们眼里,权力不是为民谋福祉的法宝,而是为己谋私利的工具。他们依靠权力在“一条鱼”的问题上开了口子,尝到甜头,“靠权吃权”随之如黄河溃堤,一发不可收拾,直至堕入腐败深渊。

“靠权吃权”的根本原因在于理想信念的不坚定,“在“当官”的同时仍做着“发财”的美梦,他们的理想信念可有可无,秉持的也是“权力不用,过时作废”的错误价值观,面对权力“掮客”的糖衣炮弹,自身防线便摧枯拉朽迅速崩溃。殊不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背弃理想信念换来的“财务自由”不过是黄粱一梦,而梦总有醒的一天。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党员干部却不能任性地“靠权吃权”,“靠权吃权”的道路通不向幸福的未来。党员干部要擦亮双眼,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法国思想家蒙田有一句名言:“赠予的本质包含野心和特权,受赠的本质则包含顺从。”党员干部面对他人豪爽的馈赠时,不能无视“赠与”之中隐藏的“野心与特权”,不能忘记“天上不会掉馅饼”的道理,不能理所应当地接受他人的馈赠。“拿人手短,吃人嘴软”,今天依靠权力接受别人一个红包,明天就要用手中的权力去偿还,这时就已经站在了违纪违法的高压线上、站在了党和人民的对立面、站在了锒铛入狱的大门前。

党员干部要牢记“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古训,明白权力来自于民,必须用之于民的道理,清醒地认识到“靠权吃权”的道路通不向幸福未来,不搞权力的私相授受,不将权力异化为为己谋利的工具,享受安然自得的人生。(石门县三圣乡纪委  金乐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