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贪杯”终酿祸端
“吃吃喝喝,十八大之后,我也算过,上千次有的吧。十九大之后也得有几百次。”国家烟草专卖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赵洪顺,贪图奢靡享乐,即便是在被留置的当天,中午还违规接受宴请喝掉一瓶50年的茅台酒,到留置场所后,酒力发作,鼾声如雷。(中央纪委监察网站1月29日)
“无酒不成席”,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社会上一些不良酒文化、不健康的交往方式也悄悄地侵袭着党员干部群体。十八大以来,中央“八项规定”制定实施,各地政府纷纷出台了“禁酒令”,纪律的绳子越勒越紧,权力的笼子越扎越密。可尽管党的纪律如此严肃,偏偏有一些“不信邪”的党员干部抱着侥幸思想在“红线”周围不断试探,在美酒的引诱下,总有少数不法干部上演着“前腐后继”、折戟人生的戏码,最终越了雷池,进了不法之人早已步好的“圈套”,甘被围猎,最终落得个身陷囹圄,难以自拔。
“毛毛雨湿透衣裳,杯杯酒量垮家当。”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赵洪顺不顾党纪国法顶风作案呢?归根究底还是因为赵洪顺人思想不坚定,缺乏政治理论思想上的学习,精神世界早已杂草丛生。其个人内心深处对于违规饮酒问题认识模糊,没有提高警惕,更为荒诞不羁的是赵洪顺在留置的当天还喝下了一瓶五十年的茅台酒,在留置室内鼾声如雷,极大地损害了领导干部的形象。
观诸现实,酒多失态、酒多误事的教训举不胜举,更重要的是,不良酒风败坏作风和党员干部形象。今日你置席,明日我设宴,举杯推盏当中,觥筹交错之间,不该办的事情办了,不该开的口子开了,不该批的条子批了,“暗箱操作”就在脸红耳热之际达成了,少数党员干部以酒为媒,与商人勾肩搭背,打得火热,不断深陷享乐主义的泥潭沼泽当中,其结果只能是一步步走向堕落,最终落得个锒铛入狱的可悲下场,令人唏嘘……
“夫好船者溺,好骑者堕,君子各以所好为祸。”据赵洪顺交代,“到了喝酒的场所,就已经打开了突破口,酒杯再一端,可能后边的事情就好办,就等于是成功了一半”。君子好酒,这本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是好酒有度,更要有分寸,适时而止,适可而止,要理性地分清该赴什么样的酒宴,不该参与什么样的酒局。身为党员干部,更要擦亮双眼,做到不窃一丝不该之酒味,只偷得两袖清风。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就做了谆谆告诫,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在内心筑起纪律堤坝,自觉抵制歪风侵袭。经常自省,对照检查,自觉摒弃“无酒不成席”的观念,革除“酒桌好办事”的陋习,打消“自掏腰包没关系”的无知,真正做到不该端的杯不端、不该喝的酒不碰,坚决做到守住底线,筑牢防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澧县如东镇纪委 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