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莫让“馅饼”变“陷阱”

来源:廉洁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22日 浏览次数: 字号:

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播出警示片《大学校长的失色人生》,剖析了云南大学原校长吴松被一只手镯套住的违纪违法案例。

“送了我手镯之后,实际在我心里种下一个心魔,就因为这个手镯他(邵某)对我颐指气使,老是指挥我为他办事儿。”吴松收了不法商人邵某价值158万元的翡翠手镯,最后却成了“烫手的山芋”,被他纠缠不清,掉进陷阱,沦为“阶下囚”。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石牛粪金,五丁开道”,古蜀被亡,便是力证。猩猩爱喝酒,猎人投其所好,在山下摆了许多酒。猩猩下山时闻到酒香,知是猎人用酒做诱饵,但禁不住诱惑,尝了一小口。如此美酒岂止喝一口,便又尝一口,并慢慢放松警惕,最后醉倒,被猎人轻易捕获。现实中,很多像猩猩一样贪嘴的人,享用他人送来的“午餐”“馅饼”,落入陷阱成“猎物”,教训深刻。

天上不会掉馅饼。《清朝野史大观》记载:清道光年间,刑部大臣冯志圻酷爱碑帖书画,但从不在人前提此好,赴外更三缄其口、不吐丝毫嗜好,以防人投其好。一次,有下属献他一本宋拓碑帖,冯原封不动退回,有人劝他打开看看无妨。冯说,此古物乃稀世珍宝,一旦打开,就会爱不释手,唯“封其心眼,断其诱惑”。如何拒绝“馅饼”,古人开出了良方。有次,杨澜采访崔永元时问 : “ 你遇过的最大诱惑是什么 ? ” 崔答 :“ 钱。有人让我给楼盘剪彩, 最高开到一剪子 50 万元。我想一旦爱上后谁都拦不住我,唯一办法就是离远些,不去碰它。”是的,唯有远离诱惑,才不会上演“馅饼”变“陷阱”的悲剧。

《荀子˙大略》曰:“祸之所由生也,生自纤纤也,是故君子蚤绝也。”一些领导干部的腐败往往是“生自纤纤”,从收条烟、吃顿饭开始,最后越收越大,直至锒铛入狱。党的十八大以来,不少“吴松们”不收敛、不知止,把别人的行贿、围猎当天上掉下的“馅饼”,罔顾党纪国法,心存“小确幸”,嘴上反腐、暗地贪腐,最终作茧自缚、自陷陷阱,咎由自取。

礼尚往来。哪怕别人的“馅饼”再甜、再小,吃了终究还是要还的。守之以严,行之以实。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才能睡得香、幸福长。否则,吃人嘴软、拿人手软,一次守不住,换来“次次被让步”“仕而废其事”,成为傀儡,害己害家、误国误民。

有敬畏方无畏,越自律越自由。党员干部特别是“关键少数”要像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正考父“一命而偻,再命而妪,三命而俯”,始终“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敬畏权力,以“权重愈慎、位高愈谦、志得愈恭”的高度自律,守住初心、管住“手足口”,从而远离“馅饼”,无缘陷阱。

“舟必漏而后水入,土必湿而后苔生。”心正,可敌万种诱惑。任凭围猎者“机关算尽”,我自岿然不动,让“馅饼”铩羽而归,陷阱荡然无存,方是王道。(安乡县人社局  贺璐璐  钦大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