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守好百姓“救命钱” 勿成贪腐“淘金地”

来源:廉洁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14日 浏览次数: 字号:

“淮阴区西宋集卫生院先后收治8名五保老人入院,且同一病种15天内重复出入院、分解住院,甚至个别患者2年间重复出入院达45次,明显超过合理、必要的医疗服务范围,涉嫌骗取医保费用70余万元。”(12月8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一个患者2年间重复出入院达45次?这是什么概念?按每次住院一星期算,那此人两年间每隔一周就要住院一次,这样不合逻辑、不合常理的骗保把戏都能在层层上报层层审批后最终层层失守,顺利通过审核骗取到国家医保配套补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可谓是出尽了洋相。医保是老百姓的“救命钱”,是国家为患者支付的医疗费用,就这么随随便便中饱私囊,成为贪腐蛀虫的“淘金地”。

众所周知,随着新医改的推进,由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构成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在我国已基本形成,为各类参保者解决看病就医的资金短缺问题发挥了很大作用。实际上,推行医保,简要地说,就是集众人之力,建立基金大池,最终在人们看病就医上达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效果。因此,各类医保资金向来被人们称作“救命钱”。然而,现实呈现出的一个状况是,对于人们和单位缴存的医疗保险金,一些地方的医院却出现了明目张胆的“集体骗保”行为,可想而知,监管漏洞有多大。

群众的“救命钱”为何屡屡会沦为不法分子的“淘金地”?究其原因一方面,主要是贪念驱使,利欲熏心,被金钱和利益蒙蔽了双眼,另一方面则是在监管上又不够尽责到位,导致医保基金“跑冒滴漏”。正是由于在贪念的驱使下,将党纪国法抛诸脑后,相关部门监管缺失,给其一而再再而三套取资金提供了便利。

猛药去疴、重典治乱。有些地方骗取医保交点罚款、挨顿批评就能了事,试问,如此松弛、软弱的监管,对于骗保者岂能有震慑力量?打击医院骗保,固然还需要制度设计的完善与补充,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地职能部门要把现有制度执行好,而不是对一些医疗机构的违法行为或默许或纵容。要知道,医保资金是国有资金,套取、骗取都是可以“入刑”的,在监管上下猛药,实是当务之急。

守好百姓的“救命钱”,必须斩断伸向钱袋子的“黑手”。只有揪出每一个骗保人,严惩每一起骗保行为,才能堵住参保人集体钱袋的漏洞,及时打上结实的补丁。守护医保基金,提前预防最为重要,应及时修补各种制度漏洞,并针对骗保高发的病种设置预警。不少骗保行为由院方和病患共同完成,应加强宣传教育,以重点案例现身说法,强化医生的自律意识和职业道德,让病患明确认识到参与骗保可耻。(鼎城区许家桥乡纪委  陈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