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私欲膨胀”终将“作茧自缚”

来源:廉洁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02日 浏览次数: 字号:

“现在回首自己的人生,我深深地感到后悔。清晰记得36年前走上司法岗位的第一天,那时的我充满理想、富有朝气……”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人民法院原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谌贻林面对判决书,泪流满面、数度哽咽。(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正所谓“廉洁吃亏一阵子,自律安全一辈子;贪婪侥幸一阵子,坐牢后悔一辈子。”而世上原本就没有什么“后悔药”,要想不吃“后悔药”,就要牢记“不腐不悔”。遗憾的是,谌贻林在“酿成千古恨”后才想起来吃这一颗永远“吃不完的后悔药”,还有什么用呢?

后悔为什么总是姗姗来迟?无数官员落马案例证明了任何一个党员干部堕落成为贪官,都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自我失控,腐败必生。谌贻林曾是一个心怀法治信仰,严于律己、坚守原则的法律工作者,在向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时,他曾郑重地写下“决不贪图财赂徇私情,决不畏惧权势枉法裁”的誓言。可惜的是,随着职务的一步步升迁,看到身边同为法律工作者的律师一份辛苦就有一份收获,而自己同样辛苦却只能领一点 “ 死” 工资,收入差距很大,心态开始失衡。特别是在担任执行局局长后,面对外界的诱惑,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私欲开始膨胀,或提供额外“关照”,或故意设卡为难、提醒案件当事人上门“意思意思”,一瓶酒、一条烟、一个红包,都来之不拒、统统笑纳,最终葬送了自己的前途。

“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人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度越一世”。类似谌贻林的干部也不乏其人,他们都曾立志为民服务、为民谋利,都曾以身作则、严以律己,都曾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政务实、挥洒热血,但却“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为何?无不是因其任贪欲横行,让初心失守所致,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有道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们每个人都有追求正当利益的权利,但不能把利益和金钱放在最先位置,更不能为了利益牺牲原则、为了富贵突破底线、为了享受不顾道德。尤其是对党员干部来说,当官和发财是截然不同的两条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既走当官道,当忘发财梦,全心为人民当好公仆。否则,“脚踏两条船,迟早要翻船”,不但不能当官发财,还可能面临牢狱之灾,自毁一生,结局让人深感惋惜。

“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往往不是别人,而是我们自己。”贪字头上一把刀,谁陷入贪欲,就会被割得遍体鳞伤,党员干部要明白贪婪腐化终究是“作茧自缚”,只有拧紧思想“总开关”,以警惕之心对待诱惑,以平常之心对待得失,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以谨慎之心对待权力,确保权力始终用于为人民服务的伟大事业之中,而不是谋取私利的工具,如此,在面对名与利、得与失的抉择考验时,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才能“千磨万击还坚劲”。(津市市委巡察办 覃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