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所谓“刁民太多” 实则官味太浓

来源:廉洁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03日 浏览次数: 字号:

近日,海南省万宁市万城镇一名政府工作人员在接受海南广播电视总台《政风行风热线》采访时称“现在刁民太多了,也就是你们这些新闻媒体,支撑着他们这个行为。”音频传出后引发舆论哗然。10月22日,万宁市万城镇委镇政府就此事发布通报,向栏目组和广大群众诚恳道歉。涉事干部也已向节目组道歉,并表示愿意接受组织的任何处分。对此,中纪委网站发文重批,虽然事件得到及时处理,但这名干部的“雷语”背后折射出的群众观偏差问题值得深思。(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政风行风广播节目的宗旨本就是服务民众,解决民生。在这样一档为民利民的节目中,相关干部不仅不回应民生诉求,反而大骂 “刁民”,指责媒体。不可否认,基层治理中,确实会遇到某些不守规则、不讲道理的“胡搅蛮缠派”。对他们的言行,完全可以置于法治维度去打量。但对正常反映问题的老百姓恶语相向,辱骂诋毁,则完全是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总有刁民想害朕”是一句网络流行语,意指某些人有受迫害妄想症。当“刁民”二字出自公职人员之口,似乎有些“仇视民众”的意味。“刁民”本就是贬损性措辞,给民众轻易扣上“刁民”的帽子,显然不合情理,是一种羞辱与攻讦,也是官民对立的一种体现。究竟是刁民太多?还是官员官味太浓?

乍一出口的“刁民太多”不是简单的口无遮拦,究其根源是个别党员干部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所谓“官本位”是以官为本的价值取向,与“民本位”的思想背道而驰,折射出的是有些干部漠视群众利益,把自己放在同群众的对立面,丝毫没有权力谦卑意识。在老百姓面前摆官谱、耍官威,不把自己当作人民公仆,反而当起了作威作福的官老爷。

在我们国家,干部就是受人民委托,代表人民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公仆,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倘若颠倒关系,干部凌驾于人民之上,将反映问题的群众归于“刁民”之列, 只会叫群众心寒,最终被人民所抛弃。人民的好公仆应一日三省吾身: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牢牢记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破除“官本位”思想,首要是加强思想教育,从根上解决好权力观问题和“人治”观念问题。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官本位”的命根子——权力,在官员的选拔、任用、调配等环节上,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各级官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制度化、规范化和常规化,打破官民身份壁垒。同时,完善监督体系,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对“官本位”思想露头就打,保证官员廉洁从政。

以人民为中心是一种责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脱离群众意味着失去民心。“刁民论”本质上是将党和政府与群众隔绝开来,这种“官本位”思想贻害无穷。要祛除作风顽疾,不断强化为民服务意识,才是杜绝“刁民太多”谬论的治本之策。(津市市纪委监委 高建 高晓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