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反“四风”要绷紧思想的“弦”

来源:廉洁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3日 浏览次数: 字号: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近日公布了今年7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数据。其中,违规收送名贵特产和礼品礼金、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违规吃喝三类问题分别为1322起、1139起、893起,排在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的前三位,分别占比28.8%、24.8%、19.4%。(中国纪检监察报)

总体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看到,由于社会习俗、现实利益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防止问题反弹、治理隐形变异新问题的任务依然艰巨。上述问题多发,说明奢靡享乐老问题病根仍在,“不想”的内在自觉尚未普遍形成。必须坚守重要时间节点不放松,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歪风陋习露头就打,坚持不懈,管出习惯,抓出成效。

“令则行,禁则止,政之所期也。”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连发多道禁令,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寸步不让纠治“四风”,不断巩固拓展了作风建设成效。但是,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仍有一些党员干部没有正确认清自己的身份,没有准确界定自己的行为,抱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惯性思维,在持续高压态势下,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置若罔闻,仍然“吃风”不减,“酒风”难去。比如:有的违规公款吃喝转入内部食堂、农家乐;有的假借接待客商和重要外事活动名义,变相同城吃请、随意上烟酒;有的费用报销暗度陈仓,化整为零分批次报销,或以会议费、办公用品支出、车辆修理费等形式变相报销……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对作风问题露头就打,谁敢顶风违纪就严肃查处谁,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让“四风”问题无所遁形。

“良医治未病,防患于未然”,党员干部“破法”必先“破纪”,“破纪”必有苗头,这个苗头也许是一顿饭、一包烟、一杯酒。近年来的不少腐败案例也从一个侧面折射了“四风”问题不是小事小节。纠治“四风”,最根本的还是依靠思想和觉悟,树牢“不想”的自觉。从思想觉悟入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督促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发挥“头雁效应”,带头用好手中的“权”,管好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口”。必须把“严”的主基调贯穿始终,决不能“歇脚”,把一严到底纠“四风”的决心接通到每位党员干部的神经末梢,不放过任何会使“四风”问题反弹回潮的死角。

在越往后盯得越紧、执纪越严的情况下,为何一些单位或个人仍然不以为戒,不收敛、不收手呢?这表明一些党员干部“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存在侥幸心理,还没有绷紧纪律和规矩这根弦。笔者认为,纪律如铁,规矩似钢,对违反“四风”问题,不仅要“约法三章”,更要“言出纪随”,凡是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人,无论是谁,“露头必被打”“贪嘴必被捉”。党员干部只有思想上有了紧绷的“弦”、行动上有了对照的“标”,才能不断校准行为的方向,打好纠“四风”持久战。(津市市委巡察办 黄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