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别让“人情往来”成腐败外衣

来源:廉洁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23日 浏览次数: 字号:

“我跟李某山是同学,逢年过节他给我送点礼品很正常,我也回赠过土特产给他,我们是正常的人情往来。” 审查调查之初,湖南省祁阳县住建局质监站工作人员莫某平对自己的违纪事实拒不承认。面对调查组搜集到的发票及充账凭证,莫某平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主动交代了问题:“是我放松了警惕、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混淆了工作和个人的关系问题,在管理服务期间违反了廉洁纪律。”(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

身为党员干部,莫某平抹不开同学的人情面子、抵挡不住人情的攻势,没有时刻紧绷“廉洁”这根弦,通过人情往来到服务对象的企业兼职取酬、入股分红,收取礼金礼品,并利用手中权力为其企业经营提供便利,其行为不仅超出了正常的人际往来,更触碰了法纪的“红线”。

 我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尚往来是一种普遍的交往之道。党员干部也是普通人中的一员,也有自己的三朋五友,当然可以有正常的人情来往。但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身份地位特殊,关键是不能对这种变了味的“人情往来”放松警惕、满不在乎,更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反之,如果在面对 “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人情往来时,党员干部自身意志不坚,抱着对礼金礼品不以为然、习以为常的侥幸心理,就会使自己陷入“始而惭焉,久而安焉”的困境里,一发而不可收拾,最终陷入腐败的泥潭。

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借人情“外衣”、行违纪之实的行为,危害不可小觑。面对人情往来的物质诱惑时,领导干部要为自己划好红线。一是要做到心中有党。领导干部要在思想上拧紧发条,随时打扫思想上的灰尘,坚守精神高地,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也才能在“糖衣炮弹”面前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二是要做到心中有民。领导干部要把“为民情怀”变成自己的底线自觉、行动指南和重要遵循,坚持权为民所用,老老实实当好人民公仆。成为人民“樵夫”的廖俊波、绝壁凿“天渠”的黄大发等,他们都是将浓厚的为民情怀倾注到了为民的实际行动中,才能做到“身处脂膏不滋润”。三是要做到心中有戒。领导干部要牢牢守住党规党纪的底线,带头加强肃纪正风,用纪律和规矩绷紧作风之弦,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操守和如履薄冰的谨慎,才能做到抵腐有力。

很多时候,难以发现的是“温水煮青蛙”的问题,不好提防的是“眼里识得破,肚里忍不过”的现象。这就尤其需要领导干部提高觉悟,坚持交往有原则、有界限、有规矩,保持 “人情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定力,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在防微杜渐上多积尺寸之功,方能在面对“微腐败”“人情礼”时做到心明眼亮、毫不动摇。(澧县团县委   杜小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