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要严防“心理不平衡”
“身边的许多朋友都特别有钱,平时花钱出手很大方,不像我一样一天到晚只知道‘穷快乐’。于是心理开始觉得不平衡了,我就挖空心思想赚钱,只要有钱赚的事情我都会毫不顾忌地去做。”益阳市桃江县人民法院原党组成员、工会主任孔曙光在忏悔录如是说。
无独有偶,徐州市政协原副主席张引、重庆市城口县人大原党组书记、主任于少东、广东电网公司原总经理吴周春等也因“心理不平衡”而大肆敛财导致锒铛入狱。一个党员干部不安于“穷快乐”,与周围的朋友、老板比“心理不平衡”,而后开始毫无顾忌的敛财。这也是很多落马贪腐官员的心路历程。
心理不平衡,源于攀比。比房子、比车子、比票子、比花天酒地。“看别人一顿饭就消费几千上万元,而自己辛苦一年的工资还抵不了几顿饭钱”,“看着那些老板住豪宅开好车,穿名牌出入高档会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过得何其潇洒自如”。究其根源,关键还在于自己的位置摆错了,“经”念歪了,忘记了作为党员干部的“初心和使命”,丧失了党性,心中没有了共产主义信仰,看到的自然就是别人的纸醉金迷、声色犬马,再跟自己一比,越比越亏,越比越没劲,导致了心态失衡。
心理不平衡,自然不安于“清贫”。挖空心思想赚钱,贪念滋生。在不法分子糖衣炮弹的攻击下,稳不住心神,侥幸心理作怪,铤而走险,把党纪国法抛诸脑后,迈出贪腐的第一步,缺口一打开,如决堤的洪水,再难收住,最终等待的也必然是党纪国法的严惩。正如孔曙光一样,心理失衡后开始收受他人好处和吃请,“对别人的请求有求必应,在案件处理根本谈不上公平公正”。
党员干部要严防“心理不平衡”,须立“高雅之志”。既然选择了从政为官,就要坚定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全力践行党的宗旨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有奉献精神,“重大义,轻私利”。革命老人徐特立曾经说过:“参加其产党就意味着无条件无保留地献身革命,而不是为了达到什么个人目的,不是为了个人的地位,报酬和享受。”党员干部要严防“心理不平衡”,须守住“清贫”。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党员干部在物质享受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各种诱惑面前站稳脚跟,要时刻怀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摆正“权力”与“金钱”的关系,安于“清贫”,守住初心。(武陵区纪委监委 袁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