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破除如戏人生的“圈子”

来源:廉洁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20日 浏览次数: 字号:

“我所犯的这些罪行是我理想信念不坚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自我意识膨胀、视党纪国法于不顾所造成的。我认罪、悔罪……”这是浙江省岱山县人大常委会原党组书记、主任俞福达的忏悔。遗憾的是,这些醒悟未能早些提醒俞福达不要做“两面人”、搞“弟子圈”、扮“文艺清流”。日前,因犯受贿罪,俞福达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4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0万元。其中,俞福达在数十年如戏般的人生形成“弟子圈”的案情,令人警示。(8月5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所谓“圈子”,就是指“你拉我,我帮你,你替我效犬马之劳,我为你两肋插刀,一损皆损,一荣皆荣,互为一体,情同手足”。 俞福达就是这样形成“弟子圈”,上演权钱交易戏码,开始自己的如戏人生。他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在融资担保和土地购买等方面提供帮助、在案件执行方面说情打招呼并收受贿赂,让自己培养的“弟子”当“挂名”干部“吃空饷”、“移动钱包”。我们党员干部必须引以为戒,筑牢思想的堤坝,关上走向“圈子”的闸门,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把精力和智慧集中到干事创业上来,以实际行动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环境。

少数党员干部之所以热衷于编织自己的“圈子”,其出发点就是谋私利。认为“圈子”乃是“资源共享”者有之,“圈子”乃是“靠山”者有之,“圈子”乃是“保护伞”者有之……以俞福达为例,他身边所谓的“弟子圈”,都是因曾经的教学经历让其颇为享受“老师”的身份,一些党员干部、商人老板投其所好拜其为师而形成的,他一边享受着“弟子”们的吹捧与服务,又一边为“弟子”们在职务调整以及税收返还、土地审批、融资担保等方面提供帮助,在自己的如戏人生中上演着权钱交易的戏码而无法自拔。“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无论俞福达的戏唱得再好,其数十年如戏般的人生在党纪国法面前必然黯然落幕。

破除如戏人生的“圈子”,一靠学习、教育二靠监督。以俞福达为例,他从一名农村教师成长为正处级干部,近30年间,充当 “两面人”,形成自己的“圈子”,扮演“文艺清流”,虽然表面上“什么都懂”,可实际上却是个“无知”干部,用他自己的话说,“学习只是挂在嘴巴上,学习任务来了有工作人员帮我学,根本不用自己学。”以至于在党的六项纪律提出多年后,他仍不知其为何物。这与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学习和教育、监督缺失、缺位不无关系。要严格落实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推动干部监督管理与选人用人的高度融合,打破少数地方和部门积累形成的人情网、关系网和利益网,消除“圈子”形成的土壤。要将干部监督扩展到“八小时以外”,防患于未然,杜绝“边腐边升”的现象发生。特别是要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抓早抓小,多过问、多提醒,及时发现、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让做“两面人”、搞“弟子圈”、扮“文艺清流”的人生如戏者无市场、无舞台、无出路。(澧县纪委  何晓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