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微小疏忽将酿成责任“炸弹”

来源:廉洁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10日 浏览次数: 字号:

当地时间4日,黎巴嫩首都发生巨大爆炸,已造成至少78人死亡、约4千人受伤。总统奥恩表示,多达2750吨硝酸铵“在缺乏必要安全措施的情况下”被堆放长达6年,不可接受,所有相关责任人必将受到严厉惩罚,贝鲁特将进入为期两周的紧急状态。(8月5日 央视新闻官方微博)

截至8月5日15:30,据黎巴嫩红十字会的消息称,爆炸已造成超过100人死亡。此前消息,伤者超过4000人。由工业爆炸引发的惨烈事故,这不是第一次。1947年4月16日,美国得克萨斯城的货轮Grand Camp号起火,引爆了船上的2300吨硝酸铵,令大约600人死亡,3500多人受伤,事故中爆炸的硝酸铵在当时占北美炸药的80%,被称为美国史上最严重工业爆炸。

回顾这两起重大工业安全事故,从表面看是祸起一种化合物——硝酸铵,但究其根本,是人为的安全管理疏忽所造成的。比如,黎巴嫩的这起重大事故,该国安全部门负责人阿巴斯·易卜拉欣表示,这些“高度易爆炸性材料”多年前被扣押并存储在港口区仓库内,距离贝鲁特购物区和夜生活区仅有几分钟的步行距离。为何会将具有极大爆炸威力的2750吨硝酸铵滞留港口6年之久?又为何会将硝酸铵的存放仓库选在距离购物区和夜生活区这种人流密集很近的地方?这背后,相关监管部门与港口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绝对无法逃脱。

“道自微而生,祸自微而成。”这些工业事故产生的原因,其实并非硝酸铵的易燃体质、天气湿度、火点等外力使然。很多时候,将事故扼杀在摇篮中是最简单最直接的解决办法,原本针对硝酸铵此类高度易爆炸性材料,就应对其存放过程的事前、事中、事后均高度重视。 如果只是答应“尽快处理”,貌似“尽快研究”,却总是拖而不办,甚至借相关监管部门负责人与港口负责人会随时间等原因而更换的理由来不作为、逃避责任的话,终究会将微小事件酿成一颗不定期爆炸的“炸弹”。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吃一堑,长一智。”正是盛夏,长江中下游的水位还在高位并未退去、高温下用电负荷也极其之大……高温下藏着诸多事故隐患。不管是坚守在抗洪一线的士兵与党员干部,还是各行业中的企业负责人,尤其是相关监管部门,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要常态化开展督导检查,勿要“慵懒散”,对小微处的细枝末节更要谨记“钉钉子精神”,不要漏过任何可能出现问题的地方,真正“动起来”“忙起来”,为这个高温保驾护航。(桃源县纪委监委 邓艺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