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心存敬畏,任性用权不可为

来源:廉洁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29日 浏览次数: 字号:

近日,四川省纪委监委通报披露了四川剑阁县涂山镇原党委书记唐兆林擅自变更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内容的问题,其中“擅自决定”、“抓阄方式”等字眼引人注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

“任性书记”唐兆林的“任性”体现在仅仅为了“面子好看”任性地变更该镇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配套项目的建设内容,厚此薄彼,擅自决定将原本规划好的项目变更在自己所挂联村实施,而且在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居然采用“抓阄”的形式进行。2020年3月,唐兆林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任性书记”最终为自己的“任性”付出了代价。

扶贫项目关乎民生福祉,“任性决策”反映出基层监督缺位。唐兆林的“任性”本该在事件发生的苗头就被掐灭,却因监督缺位,时任乡镇纪委书记未提出反对意见,扶贫项目建设沦为“一言堂”而不断滋生。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工作报告中指出,“全面从严治党,要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实践‘四种形态’,纪委的责任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执纪的力度不是小了,而是更大了,必须提高思想政治水准和把握政策能力”。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强化基层党组织“两个责任”意识,监督执纪决不能缺位、空位、失位,要会用、善用、敢用纪律这把尺子。基层监督要抓住“关键少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常管长严,督导负责人注重日常,敢于较真碰硬,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千万不能坐看自己的同志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以“抓阄”的形式对扶贫项目招投标不仅荒谬而且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这体现出个别干部法规意识淡薄。面对审查,唐兆林认为自己选定的这种“抓阄”方式“过程公开透明、全场进行监督、没有权钱交易,公平公正,而且能尽快动工,完成项目建设”,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没有真正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心猿意马驰骋八方,觉得自己权柄在手,叱咤一方,根本无视法律的束缚,深陷沼泽却不自知。基层领导干部法律意识提升,要坚持法制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相结合、与法治实践相结合、与履行岗位职责相结合、与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相结合,走出决策拍脑袋、执行靠命令、监督走形式等惯性思维误区,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

不切实际,只为追求“光鲜政绩”和“面子工程”,与为政者“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优良政风相左。唐兆林为了“面子好看”,不切实际而“任性胡为”,盲目追逐“政绩工程”,助长了好高骛远、不务实的歪风邪气。脱贫攻坚任务繁重,基层压力尤甚,“铁”、“石”难磨,却也必须迎难而上,一步一个脚印,不容有失。为政者要立足实际,遵循规律,量力而行,必须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要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和成效,这才是该追求的“政绩”!(石门县太平镇纪委 陈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