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莫让“为民政策”沦为“形式主义”

来源:廉洁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13日 浏览次数: 字号:

6月1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江南区苏圩镇政府以“2.79元/亩”的标准补贴西瓜农户一事,引发社会关注。此次补贴实为该区利用上级农业生产的救灾资金和区本级资金对受灾较大的大户(种植面积5亩以上含5亩的农户)进行补贴,初步测算每亩约补2.79元,主要是帮助农户们购买种子、农药、肥料,尽快恢复生产。

为受灾的农民发放补贴本是一项“为民政策”,结果却因“2.79元”这个数字引发了热议,即使按照种植面积5亩以上含5亩的农户的标准进行补贴,对于受灾的农民来说,十几块钱也是杯水车薪,这样的帮扶效果产生的实际效益实在太低,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本来利好的“为民政策”沦为“形式主义”。

现实生活中出于良好的愿景制定的为民政策,实施起来却是怨声载道、效率不高,给基层工作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更是让群众寒了心,失去对政府的信任,这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表面上为了群众,实际上是折腾群众,场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空空洞洞,中看不中用。出现这些不合时宜的“为民政策”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干部作风漂浮,有的搞“拍脑袋”决策,有的“依葫芦画瓢”凭空想象,导致政策最终难以实施;另一方面是政策制定过程不够科学慎重,没有充分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尤其是到基层进行调查研究,导致政策不接地气,无法实施。

目前,当地政府已经注意到网友对补贴一事的关注,表示正积极申请追加资金,争取上级政策支持。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但此事应该让我们警醒,在出台相应的政策时,要让政策接地气,让群众满意,不沦为“形式主义”需要多方面下功夫。要脚踏实地去调研,发现实际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政策;要倾听民意,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政府决策是否科学的最为直接的标准;要严格程序,严格按照决策机制进行,在评估论证、深思熟虑、广泛论证之后,再出台政策,才能让政策真正惠民。

莫让“为民政策”沦为“形式主义”,要让基层干部的双脚落在地上,踏踏实实做好每项工作,要多征求基层意见,多从实际出发,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确保制定政策不走偏、贯彻政策不打折、推广政策不变形,真正让群众享受到政策带来的“红利”。(津市市委巡察办  汪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