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补贴”给自己下套
通报显示,今年2月14日,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阶段,蒲县应急管理局、县卫生健康和体育局开展联合检查,原山西省临汾市蒲县应急管理局党总支书记、四级调研员郭龙虎带队对某煤业公司疫情防控期间的复工复产、职业卫生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包括他自己在内的15名检查组成员分别收受该公司1000元到2000元不等的红包。随后,临汾市纪委监委查处该案,多人受到党纪政务处分。(7月6 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阶段,郭龙虎等人作为疫情防控检查组人员,本该负有监督检查之责,对各行业疫情防控期间的复工复产、职业卫生工作落实如何有很重要的话语权,是企业能不能过关、能不能启动复工复产的重要把关者。尤其是郭龙虎身为县应急管理局党总支书记、四级调研员,在验收检查中本该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尽职尽责带领小组压实压紧防疫工作。不过一个红包便能轻易击倒这个疫情防控检查组,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补贴”,通报中提到“当把管理服务对象的礼金看做是‘补贴’时,郭龙虎等人就坦然收下了红包,认为这是‘照顾企业面子’。”将管理对象的贿赂视作“补贴”便能心安理得地收下,这就是思想松懈、“四风”问题的一种表现。明的不敢便暗着来,以为给礼金换上“外衣”、穿上“马甲”,便能“偷换概念”。但在笔者看来,不管是穿着“红包”外衣的行贿,还是称作“补贴”的礼金往来,都是打着掩人耳目的幌子为辩解和开脱增添筹码,都不能改变隐匿其间的腐败实质。
明代著名的僧人莲池大师在《竹窗二笔》说,“种种所作所为,凡唱自一人,群起而随之”,然后“靡然成风,不约而合”,道出了组织或个人的引领作用。探寻这种“照顾企业面子”的“礼尚往来”背后,何尝不是“关键少数”的“带头”作用在作祟,上有不好,下必效焉。“领头羊”走歪路,连带着下属也生出:暗通款曲,“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侥幸之态;将疫情期间的检查工作视作冒风险的付出,当收取回报,不想吃力不讨好的功利之态;将蒲县在未发现确诊病例、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的情况视作复工复产的“许可证”,妄下定论的自大之态。
古人早就提出,管理国家,“必先正风俗。风俗既正,中人以下,皆自勉以为善;风俗一败,中人以上,皆自弃而为恶”。清除“四风”污染源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就必须紧思想认识之“弦”,严防懈怠情绪,时时处处严要求、作表率,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带动好作风形成良好的从政环境,达到不论身处何种情况,面对新问题、新挑战、新要求,都能不为私心所扰、不为人情所困、不为关系所累、不为利益所惑。(桃源县纪委监委 邓艺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