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实则“差很多”
近日,贵州省纪委监委通报的十二届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不力典型案例中,有一起是铜仁市碧江区坝黄镇办理省委巡视转办信访件不作为。面对巡视转办“五保贫困户卢某某未享受危房改造补助”的信访件,该镇负责牵头核实整改的副镇长吴远旺,不仅未进一步核实资金使用的真实情况,甚至仅凭目测、估算、听取口头陈述,便认定并回复不存在相关问题。2019年2月2日,因还存在其他违纪行为,吴远旺受到党内警告处分。(6月1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是今年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而危房改造是“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内容,是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危房改造这一惠民政策的落地落细直接影响脱贫攻坚的质效。而吴远旺却用“差不多”思想解决巡视反馈问题,对整改要求敷衍塞责,应付了事,最终受到党纪的严惩。
“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胡适先生曾写过一篇《差不多先生传》,用“差不多先生”讽刺当时社会上那些做事不严谨不认真的人。进入新时代,“差不多先生”在我们工作和生活中却并未销声匿迹。毋庸讳言,当下,在应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这一重大政治任务面前,个别党员干部仍存在“差不多”心态的作风病,“闭门造车”写材料,“走马观花”搞调研,“天马行空”填数据,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分析“差不多”心态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个别党员干部政治站位不高,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树的不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满足于“蜻蜓点水”,导致惠民政策执行不到位、甚至缩水变形走样,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是由于个别党员干部担当精神不强,对自己要求不严、标准不高,工作只求过的去,不求过的硬,以“差不多”的责任意识去工作,导致为民服务效果大打折扣;还有的党员干部能力水平不足,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平时不注重学习,存在“本领恐慌”,遇到矛盾绕道走,遇到困难踢皮球。
“差不多”实则“差很多”,它降低了党员干部的工作标准,疏远了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影响了党委政府的公信力。“差不多心态”犹如一块荼毒已久的毒瘤,是典型的形式主义的软骨病,享乐主义的懒散病,官僚主义的冷漠病,奢靡之风的腐化病,必须出重拳下猛药加以根治。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越到关键时刻,越要慎终如始,越要全神贯注,越要响鼓重锤。党员干部要秉承“人民至上”的宗旨,杜绝“差不多”心态,以风雨兼程的干劲,“舍我其谁”的担当,“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小事做起,始终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评判我们工作得失的最高标准,在精准脱贫这场大考中交出更满意的答卷!(鼎城区纪委监委 龚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