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节莫忘保“洁”
近日,我省纪委监委通报了今年来全省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情况。截至5月31日,目前全省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17起,处理人数1374人,党纪政务处分人数716人。其中,仅在5月份全省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73起,处理人数315人,党纪政务处分人数170人。(6月11日《三湘风纪网》)
青石花巷粽香起,又是一年端午时。端午节前,省纪委监委通报2020以来全省查处“四风”情况,开启了正风肃纪的“节点模式”,这充分彰显了省纪委监委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时间节点地抓、决不让“四风”反弹回潮的坚定决心和强大力度。
说起端午,我们不能不想到屈原。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记载道:“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正是屈原,留下千古流芳的《楚辞》,化身谦谦君子的廉洁形象,使得为我们今人因纪念他而成的端午节,蕴含了深刻的廉政思想。
俗话说:洁不洁看过节。端午节将至,尽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反弹风险当前仍然存在,但也是“四风”问题易发多发期。从省纪委监委通报的今年来全省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情况来看,一些违规违纪行为依然较为严重,如查处违规收送礼金和其他礼品问题105起,处理人数185人,党纪政务处分人数148人;查处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问题111起,处理人数209人,党纪政务处分人数106人;查处违规吃喝问题56起,处理人数101人,党纪政务处分人数72人。同时,2名厅局级、42名县处级干部被处分。
追古思今,端午勿丢思“廉”,过节莫忘保“洁”,应该成为我们的必修课。众所周知,每逢佳节,家人团聚,朋友聚会,老乡走动,已成我们节日里不可或缺的内容,团聚浓厚了亲情,聚会增进了友谊,走动密切了关系。可是,在你来我往的聚会、走动中常常会成为滋生腐败、钱权交易的“三角地”,成为横亘在我们面前的大敌,我们在过节时必须得思“廉”保“洁”。在这点上,清人张伯行是我们学习的标杆。他在福建巡抚任上,为拒绝送礼者,特地撰写了一篇《禁止馈送檄》,文中写道:“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他把这篇檄文张贴于居所院门及巡抚衙门。那些送礼者见此犀利檄文,不敢自讨没趣,便悄然离开。
公生明,廉生威。那么,我们过节时怎样才能保住“洁”操,让“四风”像遇到张伯行的檄文一样黯然神伤,一走了之呢?《松窗梦语》中记载了明朝御史张瀚的一个故事能够给我们以很好启示。张瀚初任御史后去拜访任都台的好友王廷相,王廷相给他讲述了一桩趣闻:昨日乘轿进城遇雨,有个轿夫穿了双新鞋,开始时小心翼翼地循着干净的路面走,“择地而行”,可后来一不小心踩进泥水坑里,由此便“不复顾惜”了。王廷相说:“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张瀚听了这些话,“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后来,张瀚官至吏部尚书,建树颇丰。可见,要想过节保“洁”,不仅要发禁馈檄文,还得谨防“湿第一脚”,以如履薄冰之心对待小事、守住小节,在过节中认真落实“一张函、一间房、一张卡、一张表、一份回复”等专项治理,真正做到“悠悠粽叶香,浓浓端午情,常在节里走,就是不湿鞋”,让全省查处“四风”问题的情况少些再少些,把作风建设的名片擦得越来越亮。(澧县纪委监委 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