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者当“崇实黜虚”
“……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5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笔者以为,“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乃崇实黜虚、务实作为,一心为民,干群众满意的好事。
“大人不化,君子务实。”明朝张允怀喜画尤擅画梅,还爱交权贵。出门访客,总梳洗一番。有次,他坐船外游,为显其富,带家里贵物上船。时明月当空,他停船山脚下,拿出酒壶、酒杯自饮。夜半,喝醉吹笛,被一伙歹徒见。夜深,被杀、酒器被抢。天亮,歹徒们发现那金灿酒器实为镀金之铜。张允怀慕虚荣,炫镀金铜器,结果“丢了卿卿性命”。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说过:“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罪行,然而一切罪行都盘绕虚荣心而生。”莫泊桑的《项链》是部“打肿脸充胖子”、为虚荣心所害,吃尽苦头的活教材,警醒世人。为政者当力戒虚荣,踏实干事、诚实为人,以免聪明反被聪明误。
“纸糊的鲜花怕雨水,刷金的菩萨不经擦。”明万历年间,兵部左侍郎汪伯昆在巡视蓟辽军事设施时,拒听汇报不察实情,却与当地文人吟诗作赋。一身正气的蓟辽总兵戚继光排除阻力,如实向朝廷禀报。汪伯昆回京后,却呈一妙笔生花、行文优美巡视奏章。首辅张居正阅之,愤然罢其官。徒然虚浮,误人害己。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中道:为群众办实事,要扎扎实实。人民群众最实在,他们不但要听你说得如何,更要看你做得如何。不光听“唱功”,更看“做功”。然而,干打雷不下雨,口号响当当、服务冷冰冰、办事慢腾腾;靠假数字充成绩、以假材料欺上级、造假成果盗荣誉;把纸上的当行动的、把规划的当完成的;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自夸,吹一当十、吹小变大、吹点成面等现象,仍有发生。群众因此讥讽,会做的不如会说的,会干的不如会写的,会抓的不如会吹的,疏远了党心民心。
“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真正的口碑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山西省右玉县,60多年来,18任党委班子不搞个人政绩、不搞“亮点工程”,一任一任植树造林、防风固沙,终把“不毛之地”打造成“塞上绿洲”,创右玉精神。河北省塞罕坝,林场党委一班人50多年凝心聚力、专攻主业,积木成林成森,造福当地、泽被后世,创塞罕坝精神。优秀共产党员焦裕禄、孔繁森、谷文昌、杨善洲……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用其“辛苦指数”乃至生命换来了群众“幸福指数”。这些共产党人不图虚名、崇实黜虚,创下了实实在在的政绩,世代口碑相传。为政者要以民为本,不干“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急功近利,脱离实际“垒大户”“造盆景”,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动摇党的执政根基。
“天下之患,莫大乎任事者好为虚伪。”为政者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破解“窑洞之问”,攻克“世界难题”,决胜战“疫”战“贫”,实现伟大复兴,岂能靠敲锣打鼓,须崇实黜虚,步步为印,以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定有我的境界,凝聚“最大公约数”、激发“洪荒力”,久久为功,终如期如愿。(安乡县财政局 贺斌 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