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打碎政治攀附的“黄粱梦”

来源:廉洁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05月18日 浏览次数: 字号:

4月6日,《中国纪检监察报》用一个整版,揭露了政治掮客、云南“地下组织部长”苏洪波的真面目。

苏洪波曾在云南省计划委员会培训中心当接待科科长,在此认识了曹建方(云南省委原常委、秘书长)等领导干部。后来,他下海经商。之后,他在两任省委书记在任期间左右逢源,被白恩培、秦光荣奉为座上宾。

太阳底下无新事,像苏洪波这样刻意营造光环,游走在领导干部身边来获取利益的情况,实际上早有先例,从古代《左忠毅公传》中提到的“假官、假印”,到现代媒体曝光的各类案件,可以说是随处可查。但令人遗憾的是,还是有一些官员“心甘情愿”落入这些“骗子”的圈套。

对此,笔者不禁要追问,为何这些拙劣的手段能屡试不爽呢?

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某些领导干部想通过此人进入所谓的上层圈子搞“人身依附”,希望通过走捷径来达到升官发财的目的。有些官员总以为这种派头大的人,和领导走得近,自己结交后也可以与上层领导搭上关系,于是自作聪明地讨好,以为抱上了棵“大树”,却没想到自己成了别人眼中的“猎物”。

从曝光的一些案例来看,这些人行骗的手段其实很简单,无非是充派头、装神秘,还时不时发点小脾气,不断加深别人对其“来头大、靠山硬、关系广”的印象。苏洪波就曾在和省委书记吃饭时故意拍桌子走人。

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就算这些骗子是苍蝇,那也是因为某些官员存在“权力就是福利”的错误观念,才导致骗子在官场上“如鱼得水”“左右逢源”,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四风”问题和不讲规矩的“踩红线”“无底线”问题,这种问题如果不下大力气整治,将对政治生态造成严重破坏,对党的事业和形象造成严重危害。

破解此现象,首先要强化党员干部的纪律规矩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党员领导干部守纪律、讲规矩最主要的是严守政治纪律,严守政治规矩。随着从严治党、反腐倡廉不断走向深入,党员干部的作风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但我们还是要看到部分党员干部存有特权思想。所以,必须始终紧绷纪律这根弦,自觉付诸行动,任何时候都不能碰红线,不能越底线。

其次是要高举反腐利剑,严惩各类腐败。党员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把人民满意作为评判标准,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严厉整治各类腐败问题。这些被骗的官员,就是想利用权力寻租,进行权钱交易,将公权变为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所以对腐败问题必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四风问题”等歪风陋习露头就打。

最后是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权力运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让规范用权者大胆办事,让滥用权力者寸步难行,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

没有买卖就没有市场,其实只要党员干部自己秉公用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那么我想再如何精明的骗子也不会有市场,再如何推层出新的骗术也不会有“用武之地”。(鼎城区纪委监委 何梦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