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莫让形式主义“作风病”再度发作

来源:廉洁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04月20日 浏览次数: 字号: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持续解决困挠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再次要求要坚决杜绝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人民日报4月15日)

关注基层形式主义,这并不是中办第一次发文提出要求,2019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就已明确,并将2019年确定为基层减负年。一年时间过去了,在中央的直接部署与推动之下,解决基层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在干工作、做决策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对照中央要求,看是否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二是干部从大量的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能更加心无旁骛干事业。如全县党务工作会议综合了办公室、组织、宣传、政法、统一战线等多项工作,并采用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大大缓解了镇街干部往返舟车劳顿之苦,留下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抓落实。当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弊绝非一日之寒,从源头上减轻基层负担也非一日之功。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的关键之年,我们要警惕形式主义的“作风病”卷土重来。

整治形式主义要固本清源,厘清病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式主义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疾在腠理肌肤,根在五脏六腑。要根治“形式”表象,必须根除思想痼疾。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全面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加试考,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不能身子进了新时代,思想还停留在过去。要转换工作方式方法,不能沿用过去的“老一套”,对上级关于减负的文件一签了之,一转了事,而要从思想上端正工作态度,在内心里敬畏上级指示,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吃透中央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拿出切实可行的工作举措。

整治形式主义要督战并举,以上率下。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开会而不落实等于零,布置工作而不检查等于零,抓不落实的人就是抓落实。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对那些贫困户责任帮扶不到位,整天忙于日报表、周小结、月总结、季汇报的“表哥”“表嫂”们,不仅要督促他们严格履责到位,还要帮助他们从繁重的“表”面功夫中解脱出来。督战督战,督是手段,战是关键。全体扶贫人员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不破楼兰终不还”。要把牢考核的指挥棒,年终考核不能“纸上论英雄”,将总结写得好与工作干得好对应起来。否则,基层干部就容易困在办公室绞尽脑汁扣文字、想标题、找对仗,不惜付出“白加黑”“5+2”的代价,把具体工作进行精致包装,滋生出“稿来稿去”的形式主义。要用“实绩说话”,让贫困户来评判,以基层群众的获得感来检验干部的工作实绩。

整治形式主义要利剑高悬,严格奖惩。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此次的《通知》明确将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深度融入巡视巡察、党委督查、干部考察考核、民主生活会、年度述职等制度,推动政治监督和政治督查常态化,长效化。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开展“基层减负”执行情况专项检查,不定期到基层明查暗访,听取基层干部心声,对减负卓有成效的通报表扬,对那些将减负变成“加负”的严肃追责问责,精准运用“四种形态”,教育和挽救干部。同时要建立容错纠错机制,严格把握“三个区分开来”,同时加大对受处分人员的回访力度,尽力营造干部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决胜全面小康是一场经济发展仗,也是一场作风攻坚仗,减负不等于减责任,松绑是为了更好地担当,我们要力戒形式主义,以初心换民生,以实干创实绩,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作风保证。(澧县纪委监委 雷正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