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穷根”勿容“一丝水分”
湖南省脱贫考核作风督查组行程5000余公里,遍布全省76个村组。去年以来,有5名人员因考核中违纪问题被严肃查处,分别受到了纪律处分或组织处理。(3月6日,三湘风纪)
据悉,本次督查中湖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恪守“不掺一丝水分”的原则,实地考核市州、县市区脱贫攻坚工作,被群众点赞。笔者以为,“挖穷根”就要干货满满、“不掺一丝水分”,才能高质高量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从古自今,挖掉穷根、实现小康一直是中国百姓最朴素的愿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贫困人口由9899万人减少到600多万人,连续7年年减1000万人以上,相当于欧洲一个中等国家人口规模,脱贫攻坚力度大、规模广、成效显。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到了最吃劲的关键时刻,绝不容“掺一丝水分”,弄虚作假。
然而,此时仍有极少数干部,心中“颇不宁静”,急中生“智”。如,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曝光的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原书记刘乡在国家贫困县脱贫摘帽验收检查中,为应对国家脱贫摘帽攻坚工作,明目张胆的在会上总结了4条迎检“过关窍门”,即认为控制抽检比例、提前规划迎检路线、电话查访确保百分百满意率、配齐旧用品避免“穿帮”等,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又如,益阳市纪委查处的3起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典型案件中,有的工作失职、有的虚报驻村帮扶出差补助、有的挪用扶贫资金的,此做法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成为“挖穷根”的坑洼地。
钉好钉子更要覆好脚。要挖掉穷根,必须要强化考核监督,较真碰硬、不掺一丝水分。否则,脱贫攻坚工作就易滋生懒散拖沓的工作作风,滋生不尊重客观实际的虚假案例,滋生“算账式”“闭门造车”的造假数据,作风不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重生。如此,还何谈脱贫攻坚的决胜决战。湖南省纪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工作报告中有数据显示,全省共立案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9027件,处理26018人,追缴扶贫领域违规资金4.6亿元,退还群众1.28亿元。据此,要如期脱贫,还须以惩促进,纠偏扶正,不断加大查处力度,为挖掉穷根扫清障碍。
毕其功于一役。“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胜利在望未全功,仍需百倍努力。在当前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项“大考”中,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铆足“入门先站三年桩”的韧劲,以“行百里半九十”的谦逊,求真务实、尚诚尚拙,不掺水分、不矜虚伪,遇水搭桥、逢山开路,尽早实现“两必胜”。
作风关乎事业成败。不掺一丝水分、不容一粒沙子,对“挖穷根”中的问题要针针见血、拳拳到肉,立改立行,才能真脱贫、脱贫真、脱真贫。脱贫攻坚如此,其他工作亦然。(安乡县纪委派驻政府办纪检组 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