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惯性思维”不做“隐居人”
“不日新者必日退”,要避免成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中人,必须与时俱进……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同志不能做桃花源中人,正是要求全党同志要把与时俱进真正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跟上时代步伐,不能身子进了新时代,思想还停留在过去,始终用老观念、老套路、老办法看问题、作决策、推工作。(1月10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众所周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要求。但现实中毋庸讳言的是,在党员干部队伍中,有些干部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庸庸碌碌。比如:有的老观念看问题、老经验办事情;有的面上信心满满势要办实事做贡献,里子里却深信办实事越多就会触碰越多人利益,秉承着视而不见、明哲保身的为官之道;有的固步自封、安于现状,丝毫没有要进步的想法,工作上不求过硬只求过得去。这些虽然都是个别现象,但长远来看,对党员队伍整体发展的危害不可小看。
一个党员就是一个细胞,一个党组织就是一个生命体,细胞有活力,肌体才会健康。党员干部不思进取碌碌无为,不仅背离了自身职责与使命,同时也破坏了群众的信任感,还增加距离感,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而且不思进取之风往往易发展成腐败之风,破坏政治生态,影响党员队伍向前走的进度。因此,促进党员细胞的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尤为重要,绝不能讳疾忌医、养痈为患。
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任何贪图享受、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党员干部在遇到会影响政治生态环境的关键性、原则性问题时,一定要敢作为敢担当,直面矛盾和问题,迎难而上;遇到常规问题,要敢于打破常规、摆脱羁绊,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探索完成任务的新方法、新措施;遇到与个人利益挂钩的问题,要不为利禄屈膝、不被名利所累,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官之德。
汉代刘安的《淮南子·汜论训》中有云,“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早在2100多年前古人就已意识到变革创新的重要性,何况是处于新时代的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已经探索出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权利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而这条道路、这套制度长期的坚持与不断发展需要每一个党员干部破除“惯性思维”,历久弥新不断学习,居安思危保持警醒,不与“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中的隐居人为伍,而是勇当新时代的不懈奋斗者,在风雨里果敢迎接新挑战,在挑战中不断成长。(桃源县纪委监委 邓艺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