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成大事”亦需“拘小节”

来源:廉洁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16日 浏览次数: 字号:

“要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保持定力、寸步不让,防止老问题复燃、新问题萌发、小问题坐大。”1月13日,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发出深化作风建设的动员令。(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观察党群干群关系、人心向背的晴雨表,必须常抓不懈。然而,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却不以为然:办公室内杂乱无章、会议室里满地烟头、接待室中脏话连篇……对群众和同志的善意提醒充耳不闻,还时常将“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挂在嘴边。说到底是作风建设出了问题。

作风问题的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基层党员干部是连接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更应该时时警醒,在“拘小节”上做文章;基层党组织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狠抓作风建设,切实做到“善则赏之,过则匡之,失则革之”。

“善则赏之”。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典型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掘一批立得住、叫得响、群众公认的先进典型,把抽象的标准转化为具象的样本,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树立一面优良作风的“旗帜”,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对照身边的榜样找差距、找不足、找方向,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素质、转变作风。

“过则匡之”。各级党委组织应该当好“婆婆嘴”,在发现党员干部“不拘小节”时,及时“咬耳扯袖”,拉回正轨;要善于透过工作看状态、透过爱好看情操、透过交往看秉性、透过消费看廉洁,在抓早抓小上下功夫,做到防微杜渐。同时,强化“八小时之外”的监督,织牢“线上”“线下”网络,让干部不敢放松警惕,时刻绷紧制度和纪律这根弦。

“失则革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优秀的榜样能激励人前行,同样,负面的典型也能坏掉“整锅粥”,对于屡教不改、明知故犯的作风问题,要从严从重处理,尽早将“老鼠屎”剔除出干部队伍,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营造风清气正的整体环境。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近在咫尺,亟待我们进一步正风肃纪、锤炼作风,以“从小处着眼,从实处入手”的工作作风

和“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的为民情怀,成就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事业。(澧县火连坡镇  段威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