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学校食堂滋生腐败“小金库”
日前,衡阳市对6起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典型案例进行了通报。(12月30日 三湘风纪网)
笔者了解到,此次通报查处的6起腐败案中,有5起涉及学校食堂腐败。比如,石鼓区金源小学挤占学生伙食费侵犯学生利益的问题;衡山县新场市九年一贯制学校违规将学生伙食费结余款用于发放教师绩效奖的问题;常宁市六中挤占学生伙食费违规发放补助等问题;常宁市洋泉镇中心学校挤占学生伙食费用于教师餐费和发放食堂就餐管理奖等。
学校食堂腐败危害是巨大的。在实际情况中,出于安全考虑,学生被要求在校园食堂内就餐,而校园食堂也是独家垄断经营,正处在长身体阶段的学生能否得到足够营养,学校食堂饭菜质量十分关键。而如果学校食堂存在腐败现象,那么羊毛出在羊身上,学校侵占学生的伙食费,无疑是从学生嘴里抠下来的口粮钱,学校为了食堂赢利就得千万百计降低饭菜质量,这对于求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无异于受到残害。而学生及家长怕得罪学校,往往敢怒而不敢言,或者是投诉无门。
反腐,学校食堂往往是个被遗忘的角落,也是个难以查找腐败证据的角落。饮食行业利润薄,赢利都是走量,要确保每天从学生人头上赚钱,在菜价、人力成本高企的情况下,食堂为了确保能赚到钱,饭菜质量上打折扣之严重可想而知。侵占学生利益,违规发放奖金、补助,主要原因是相关部门对学校食堂监管不力或监督不到位,以至于学校把食堂当成了“小金库”,滋生了一些腐败行为。
学校食堂的微腐败不是小问题,不能“微处理”,必须“零容忍”。这就需要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学校食堂的监管。要把“绿色食品”这张牌打进所有学校食堂,从食堂建设、招标、饭菜价格制定到饭菜质量,谨防“一把手说了算”现象,将权力关在笼子里。要每一个环节都及时向社会公开信息,接受社会监督,并拓宽意见反映渠道,让每一环节都要在阳光下运行,让“绿色食堂”成为每一所学校的标配。教育主管部门特别是内审机构更应从完善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入手,堵塞漏洞,敦促学校更好的执行相关财经法规,以警惕学校食堂账成为滋生腐败的“小金库”。
以父母之心,守护好每一个环节。治理学校食堂腐败、提高食堂饭菜质量,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希望学校食堂能成为学生成长的加油站,而不能做残害学生的“吸血鬼”。各地各部门要以最高标准做好学校食堂管理的每件事,在每个细节里体现对下一代的真情厚意,以最大责任心算好每笔账,谁胆敢将黑手伸向孩子们的伙食费,决不轻饶。(鼎城区委巡察办 甘胜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