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莫伸手,别为“猪油”失自由

来源:廉洁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27日 浏览次数: 字号:

“生猪要入栏,需收‘好处费’;生猪要出栏,需交‘辛苦费’”,导演这一出“利”来“利”往荒诞剧的是浙江省慈溪市附海镇农业农村办公室工作人员岑佰恩。2019年9月30日,岑佰恩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四个月,并处罚金。(12月23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为临聘人员,岑佰恩手中权力虽小,但变现“有道”。凭借手中攥着的一枚动物检验检疫合格章,明目张胆向养殖户索要好处费,累计在养殖户身上揩了近8万元的油。从案情看,岑佰恩揩“猪油”并没有技术含量,而且索贿对象点多面广,但却在长达三年多时间里没有暴露。究其原因,一是部分基层党员干部心存侥幸,认为“天高皇帝远”,远离上级监督,便肆无忌惮,知纪违纪,甚至带头行不正之风,不作为、乱作为;二是一些地方基层纪检力量薄弱或是形同虚设,缺乏监督举报渠道或是群众对之不了解、害怕遭到打击报复敢怒不敢言,纵容了“苍蝇”的肆虐。

十八大以来,党对贪污腐败的打击力度空前加大,“苍蝇”“老虎”频频落马。虽然舆论的关注点往往更多地落在落马的高官上,对“苍蝇”的关注没有那么多,可正所谓“积少成多、积羽沉舟”,这些微腐败与高官巨贪相比,似乎不值一提,但“苍蝇”虽小,危害不小,“蝇贪”成群,其害如“虎”。像岑佰恩,仅凭着一枚合格章就能够“通吃”养殖户,让养殖户不得不忍气吞声“忍痛割肉”,时间长达三年之久。

十九届中央纪委全会二次会议公报明确提出:坚决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紧盯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加大集中整治和督查督办力度,把全面从严治党覆盖到“最后一公里”。如何严防“蝇贪”为害?决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还是需多措并举,方能正本清源。

要结好制度之网。反对腐败要防微杜渐,从细节上完善制度设计,让约束权力的“笼子”既关得了“老虎”也要围得住“苍蝇”。要从“蝇贪”赖以生存的“微权力”入手,完善基层职能部门的工作流程,构建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不给“苍蝇”乱飞留有任何空间。

要砌好监督之墙。保持高压态势,切实把纪律严起来。强化精准监督,着力把问题找出来。综合运用好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监督有力,治党才能有效。要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切实把监督挺在前面,责任向监督压实,力量向监督倾斜。

要开好举报之门。畅通群众信访举报,拓宽线索来源渠道,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问题线索摸排机制。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对于事关群众民生问题的各种政策要适时公开并及时更新,并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广泛宣传,让政策落到实处,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及时知晓。

要用好惩罚之匙。治理基层腐败要加大惩处力度,发挥震慑作用,抓早抓小,严格利用党纪国法这把戒尺,严以惩处,毫不留情。针对基层出现的微腐败,不但当事人要被问责,相关责任人也要被追责,要让官员时刻部绷紧落实“两个责任”这根弦,切记不能“腐”,同时也不敢“腐”。

只有“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对“蝇贪”发现一起、严惩一起,发现一人、处理一人,抓在日常、严在经常,才能有效纠正那种小不足虑、微不足道、人之常情等模糊思想,才能形成遏制腐败滋生蔓延的强势,才能真正赢得民心。(石门县新铺镇纪委伍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