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风肃纪中增强群众“获得感”
“天下事有利于民者,则当厚其本,深其源;有害于民者,则当拔其本,塞其源。”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衡量反腐败工作成效的终极标尺,让更多群众看得到、体会到、感受到反腐成果,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长远健康发展的民意支撑,群众获得感”成为湖南上半年正风反腐“一大热词”。
数据显示,湖南省今年立案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案件2849件,处理10911人,退还群众资金3292.64万元;对脱贫攻坚工作不力、失职失责的严肃问责,问责县四套班子成员22人、市县领导干部518人,约谈市县乡领导干部2153人,这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是湖南纪检监察机关对敢动扶贫“奶酪”者零容忍,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的实干作风。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庄严承诺,是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扎实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有力推动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扶贫领域突出问题得到解决,增强了群众对脱贫攻坚的获得感。要想让群众的获得感更加持续,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从以下三方面持续加力。一是在扶贫领域持续加力。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监督和纪律保证;二是在严惩涉黑腐败上持续加力。坚决惩治放纵黑恶势力甚至充当“保护伞”的党员干部,发现一起、整治一起,抓住典型、通报曝光;三是在民生领域持续加力,坚决查处民生资金、征地拆迁、教育医疗、生态环保等领域的严重违纪违法行为,基层干部吃拿卡要、盘剥克扣、优亲厚友等问题,切实把党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防止形式主义,扶真贫、真扶贫,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扶贫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损害群众切身利益,影响党和政府形象。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下大力气、综合施策,深入发现和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坚决整治脱贫攻坚中各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纪律保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厚植党的执政基础。(武陵区穿紫河街道 陈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