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廉政时评>详细内容

廉政时评

“华丽转身”不能是360度转回原位

来源:廉洁常德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20日 浏览次数: 字号:

甘肃省人社厅在人才引进上不甘放权、顶风设卡,近日被甘肃省委省政府通报查处,5名干部受到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通报指出,甘肃省人社厅任性用权,把“放管服”变为“管卡压”,对基层的强烈反映不理不睬、我行我素,问题的根源值得深思。(《新华网》11月16日)

类似于这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并不鲜见,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某些单位、某些干部的“作风建设”工作名不副实。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10月25日发布消息,2019年9月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5016起,6983人受到处理,5122人受到党纪政务处分。受党纪政务处分的干部中,地厅级36人,县处级508人,乡科级及以下4578人。这已是连续第72个月公布月报数据,这些数据既表明我们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的节奏不变,也说明“老问题”依旧存在,“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作风建设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必须以最严格的标准、严厉的举措治理作风问题,而不是以“变相”的方式将问题隐藏起来。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屋是否漏雨,在屋下的人最清楚,执政是否有过失,老百姓最有体会。近年来,各级部门单位都非常重视作风建设工作,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然而“门好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情况并不少见。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一个单位、一名干部的作风是好是坏,存在什么问题、该怎么整改,作为“人民”是最有话语权的。党员干部转变作风必须要以赢得民心为标准,站在讲政治、讲正气的高度要求自己,坚定宗旨意识,拜人民群众为师,从人民群众的需要、意愿里学习思考,调查研究,检视问题、落实整改,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检验,真正为群众需要而转作风,让群众来检验作风建设的成效。

作风建设是场攻坚战、持久战,要把作风建设当成一种行动自觉、一种服务常态。首先要挑责上肩,敢于担当。改变“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的状态,改变轰轰烈烈、热热闹闹迎检查,“风头”一过就松劲懈怠的工作模式,把工作做在平时,把服务意识贯穿始终,在大事难事面前不回避,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含糊、不退缩,在困难面前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同时要纪律上身,严于担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特别是党员干部,必须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在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和义务。反“四风”、转作风要突出务实管用,特别要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重点,提出解决办法,保持正风肃纪的高压态势,强化执行力度,让制度成为转作风的“高压线”,持续推动干部作风的转变。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换汤不换药的“转作风”只不过是试图遮住自己的眼睛。作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它的成果是由人民来检验和评判的,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石门县二都街道纪工委  向延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